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不干农活好多年

  
  看鸡

  
  没上学之前,不管春夏秋冬,尽是玩耍季节。上学了,只有假期才有机会玩。但我们那里,除了寒假、暑假之外,还有两个假期,一个是秋假,一个是麦假。秋假是秋收季节时放的,麦假是麦收季节时放的,通常都是半月二十天。之所以有这两个假期,一是因为农村都有农活,农家孩子可放假回家帮个忙,二是因为教我们的老师也都是农民,所谓“民办教师”,他们自己也有农活。对小孩子来说,在这两个假期里,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麦假作业”和“秋假生活”,就是帮着父母干点农活了。

  
  读小学的时候,秋假和麦假主要是为老师放的,因为小学生难以为父母承担多少或者多重要的农活,多是做一些辅助性的,但也不是什么农活都不能干,有些非技术性的轻松农活,还是可以干的。儿时的记忆里,干的最多的活就是“看鸡”。看鸡,不是观赏鸡;看鸡,不是看着鸡不让别人偷;看鸡,其实是看着鸡不让它来吃粮食。山田里主要种植花生和地瓜。每到秋季,拔果子的时候,每家都会选择一块地,把四面八方地里收获的果子集中在一块地,这快地称为“果子场子”。农家的鸡多是散养的,喜好到果子场吃果子,本来就产量不多,肯定容不得鸡来祸害,而且那时候贼多,果子也容易被偷。于是,人们就在自家果子地里,用高梁秸搭个棚子,白天,小孩子守在那里,看鸡;夜里,大人守在那里,看贼。我和弟弟白天待在那里看鸡,不管是自家的鸡还是人家的鸡,凡是来吃果子的,一概驱赶,用声音吼,用石子打,或者在一根木棒上系一块塑料布假装“老鹰雕”吓唬。有时候,不细心,只知躲在棚子里凉快、玩耍,鸡就会放纵尽情地吃果子。这一“失职”,要是被大人看到,是一定会挨骂甚至挨打的。鸡有天生胆小的,埋下头正要吃的时候,原本环境很安全,但还是心虚地抬抬头看看周围,觉得没人发觉才地头再吃,此时只要稍微喊一句“咳呀吽”,胆小的鸡就飞奔桃逃离现场。也有不要脸的鸡,任凭你喊上百句“咳呀吽”也不顶用,非得捡起一块石子来打过去才有觉察,有的甚至大胆到打也赶不走,翻天了。

  
  秋假在果子场看鸡,麦假则在麦场看鸡。秋假里看鸡别有风味,空时在果子场挖个洞,放进一捧花生,一把火点着,烧熟即吃,十分美味。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也更怀念在麦场看鸡的日子。毕竟麦场里好玩的事情多,麦收季节,天已热了。麦场的主要作用是晒麦子,不可能在树林里腾个空地当麦场。按理说在麦场看鸡,晒着太阳,很不好受。但爽完的麦子捆成的秸可堆积起来,盖个小屋子,钻进去有阴凉,这样的看鸡环境,很好。我家麦场在路边,而我生性又怕见人,于是干脆将所有的麦秸垛成墙,直至路人看不到我。此间,还可用泥巴捏出一个微型拖拉机,晒干后当玩具,拖拉来拖拉去,大有开上“私家车”的满足感。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