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思考之一
——多一点审视的角度
郑小窗
【全文】
民主是什么,很多人的反应可能是呼之欲出一个概念然而却又往往表达不清,这也许就是当下中国人对于民主的一个普遍状况—我们迷失在了这两个大字中,以至于不知道究竟在谈论什么。其实,我们的官方文本中就给出了我们的(也许也是世界的)民主概念—人民当家作主。那么怎么实现这个民主呢?
人民当家作主,人们最容易把这个词与人民代表大会相联系,从而产生一个基本的判断,即民主就是选举,首先是选举人民代表,然后是选举国家领导人。对于能够选举国家领导人,许多中国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包括我本人),并且很容易将能够选举国家领导人视为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这个想法至少反应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人治思想的残留。在一个法治国家,领导人并不是一个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力量,相反地,他很多时候是一个受到限制的力量。我们迷信于选举出一个或是一个接一个“好”的“人”来,似乎这样就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了,不得不说是一种批着民主外衣的人治思想在作祟。其二,对西方经验的盲目追捧。选举,无论其原初含义如何,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总是一个带着西方色彩的词汇。我们有的时候,已经不假思索地以靠近西方为我们的发展路线,也包括将选举作为一个大写的真理。事实上,西方的不少著作,已经揭露出了选举存在的问题。可以说,选举的问题之多,以至于它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做手脚藏猫腻,选举程序的公正运行可以说只有在接近理想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在当今世界,也许只有一些“富裕”的“小”国才存在我们所期望的那种民主(当然,我也只是说也许存在)。
选举领导人重要吗?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在上台之后是怎么做的。我们看看其他国家,像我们的邻国日本,近十年来换了多少首相了,还有民主的典范美国,哪个总统不是高开低走的。当他的民意支持率在上升的时候,他还没被选上,因而啥事做不了;当他被选上后,可以做事了,民意就一直往下跌,说明没做好啥事。民主是要为公民的利益服务的机制,而不是这么选来选去的瞎折腾的消遣。还是回到之前的讨论,选举的问题太多了,以致在很长的时间段内,都是一个不可控的东西,我们应该寻求别的出路。尼采和福柯所倡导的谱系学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谱系学所强调的核心是,一个事物的发展并不是其原初状态的逻辑延展,而是受到许多作用力而形成的一个状态,它往往是偏离其产生时的意图的(或者说是异化的)。根据这个观点,即使我们能够选出好的人来,他也可能会慢慢蜕变;相反,即使这个人并不是我们选出来的,我们也能在过程中改变他,让他像是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