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可能
读萧律柏《可能》一书有感
郝军
【摘要】萧律柏博士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导师,他一生特别强调“可能”思想,他在《可能》一书中所讲的故事,所论的原则,所传的真理、简单流畅、易读易明。是一部帮助人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战胜自我、把握机会的经典之作。这本书读来发人深省,感受颇深。
【全文】
萧律柏博士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导师,他一生特别强调“可能”思想,他在《可能》一书中所讲的故事,所论的原则,所传的真理、简单流畅、易读易明,是一部帮助人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战胜自我、把握机会的经典之作。这本书读来发人深省,感受颇深。
制定“可能”计划必须切实可能
萧律柏博士是个实事求是者。他的“可能”计划并不是建立在空想之上,他相信“没有目标比没有达到目标更可怕”,他认为“勇谋大事而失败强于不谋一事而成功”。但是他同时指出,“一个可能思想者并不是像只无头苍蝇乱冲乱撞地去捕捉每一个机会”。他提出对于一个计划至少要问四个问题:“这个计划能满足人的某个重要需求吗?能振奋人心吗?有没有杰出的方法来实现这个计划?是不是创新?是划时代的吗?”当得到正面回答时,他才会不遗余力的的化诸实施。我非常赞成萧博士的这个见解,我以为要从两个方面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一方面,不少人在确定奋斗目标时,总是看困难多,总是“唉叹天不助我,遇人不淑或机会难得”。他们有的满足于小富即安;有的满足于轻松的工作环境;有的对已有的成绩津津乐道,胸中无大志,工作无目标。如此等等,不须一一列举。这种情绪是十分有害的,必须予以摒弃。另一方面,当我们年轻没有经验的时候,对新生事物充满激情的时候,在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之中,制定的目标宏伟而美好。遗憾的是,实现目标所遭遇的无法逾越的困难,致使我们屡战屡败。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比较的聪明起来。在制定计划,下达任务,确定奋斗目标时,学会了切合实际,注重了实现的可能。而且作到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原有的目标,使其更好、更高、更能体现时代的要求。只有如此,可能才能实现,计划才能落实。因此,制定可能计划必须切实可行。
实现“可能”目标要有可能精神
萧律柏博士的“可能思想”与中华民族传统先进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认为可能思想者,“面对高山时,他们永不放弃。他们坚毅尝试,直至他们或攀越峻岭、或辟石开路、或挖通隧道……再不然,他们就会屹立不移,把那座高山变成金矿”。任何人“只要树立了可能思想便能把梦想化为现实;把困难化作计划;把阻碍变成良机;把机会变成成功;把天灾转化为感人的胜利。”而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心理励志的典故和警句比比皆是。愚公移山、卧薪尝胆、精卫填海的故事以及近代先辈为实现奋斗目标不畏千难万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奋力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工作、生活、人生必须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要勇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争取。一个人要有志气,一个单位要有士气,做人没有这股气,就会失去生机勃勃的朝气,放弃一往无前的奋斗,机会将与你擦肩而过。单位没有这股气,求稳怕乱、不求进取的思潮就会盛行,消积怠工、懒惰悲观的情绪就会漫延,排斥先进、嫉贤妒能就会横行。一切“可能”将变成不能。因此,应该鼓励迎接挑战,号召争先创优,倡导正视困难,崇尚奋斗进取。敢于活的生机勃勃,敢于活的出类拔萃,敢于创造奇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