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广学法
广学法,这种方法即为广泛地看书学习和“攫取”。不仅学习教科书,课外知识同样需要了解。要做到不分门类,不分科目。因为知识是相互渗透,互为关连的。只有广泛学习,才能相互促进知识的积累。为什么有的人作起报告,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听众毫不厌倦,反而听得津津有味。原因就是作报告者知识渊博,善于表达,讲话风趣幽默,会引经据典,会运用事实数据,会谚语对联,会四言八句,会成语歇后语,还懂心理学,会抓住听众的心等等。所以无论是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和实践的,不管是报、刊、杂志、小说、电影、电视、网络,以及琴、棋、书、画等等,这些都应尽可能地广泛接触和学习。
过去人们常说,熟读《贤文》会说话。事实上,熟读《贤文》不仅会说话,而且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一对小夫妻俩闹矛盾,大吵大闹一场。事后男的拿起一瓶高度白酒,闷闷地喝起来。此时熟知《贤文》的人即可用《贤文》中的语言予以相劝:“老兄(弟),不要喝闷酒了,你想以喝闷酒解愁那就错了。《贤文》上说得好,‘抽刀断水水更流,以酒解愁愁更愁’啊!走,我陪你出去走走,散散心,聊聊天,保你气消忧愁散。”于是两人出门溜达溜达,回头这老兄(弟)便云开雾散。
假如两口子吵嘴过后,男的闷闷不乐,不言不语,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说不定有什么意外出现。那读过《贤文》的人同样可以借用《贤文》中的语言去劝说:“老兄(弟),不要发闷气了,居家过日子,哪有不争不吵的?打是亲,骂是爱呀!不要再闷闷不乐了,《贤文》说得好哇,‘一酒解千愁’哇,走!我请你喝两杯。”于是两人出外喝酒解愁了。吃喝之中,再好言相劝,做做工作,转身矛盾解决了。
再如“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这也是《贤文》中的语言。假如两学生吵嘴,其中一名吵输了,觉得自己窝火,很失面子,于是打算自制一把尖刀,寻找机会捅了这个和自己吵嘴的“对头”。后被班长得知此事,班长好言相劝,并用《贤文》中的语言告诫这位有错误想法的同学。——《贤文》说得好,“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啊!即便你将他捅死,一则你家要赔很多钱,二则影响你未来的人生,三则影响你们两家。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过去人们说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为什么?从书上看来的!
还比如,学点心理学对工作和生活很有帮助。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大体分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如果不广泛学习,就连一些日常生活小事都难以处理。如英文中wc表示何意?假如真的不懂,在国外连上厕所都成问题。
今年(2008)七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在宝岛台湾旅游时,台湾有一酒店总经理在接待讲话中说:“我们见到你们感到非常窝心”。大陆游客对此话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见到我们感到非常窝心呢?大陆的“窝心”是表示“因受到委屈或侮辱后不能表白或发泄而心中苦闷”。后来游客们回到车上问导游。原来,台湾的“窝心”就是大陆的“贴心”的意思。结果弄得大家大笑一场,差点弄出误会来。
记得有一 老兄打开自家冰箱,发现冰箱里的灯是亮的,他接着又试几次,每次打开灯仍然是亮的。于是他认为生产厂家缺少节约意识,设计不合理,使冰箱的灯一直亮着,导致电的浪费严重。其实冰箱里的灯在冰箱门关上时便息(关)掉了。
还有一老人口渴了,到一小店买瓶矿泉水,喝后找到店老板大发脾气,说:“你怎么卖假货呢?这矿泉水不作屎臭,也不作尿骚,无色又无味!”
其实,不论冰箱亮灯也好,矿泉水无味也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些人知识的欠缺!
16、学逸法
学逸法,“学”指学习。“逸”指安乐,安闲,此指休息。学逸法就是学习和休息应很好地统一起来。只知学习,不注意休息,这种学习的效果肯定不佳。成年人工作应“劳逸结合”。过去人们常说“不知道休息,就不会工作。”这是科学的说法,富有哲理的说法。因为人不是机器,即便是机器,也应加油,也应适时“休息”。拳击运动员比赛时出拳后必须立即将拳收回,为什么?就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的重拳出击。过去农民种地,为什么要适时休耕?道理是一致的,田地同样需要“休息”。农民朋友常说:“庄稼没有巧,种子年年调”,说的也是同一道理。读书的青少年学生,更应做到“学”“逸”结合。为什么学生上课要下课休息?这也是同一道理。学生自习时,也应适时休息,如活动活动手脚头眼,伸伸腰,弯弯腿,跑跑步,打打球,洗洗脸,休息休息,清醒清醒。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会更理想。
另外,读书复习,应文、理间开,不能凭爱好只复习某一两门课,道理如同农民种庄稼。
17、责任法
责任法,所谓责任,即分内应做的事。责任法即作为读书人应认真学好应掌握的知识,将来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乃至国家承担应尽的职责。
众所周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见不读书、不学习,那就会出现“三代不读书要成牛”的现象。要想长大为国效劳,建设家园,就必须从小开始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使青少年学生深深懂得,不是老师和家长要我学,而是为了将来履行职责自己要学或应该学。有了责任感就会有压力,有了压力,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主动努力,主动努力了,成绩就容易上得去。有了好的成绩,学到真正本领,将来自己小则养家湖口,大则建设强大的祖国。过去人们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不全对,但说明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能学到知识。
不仅学生应有责任心,成年人同样应该如此。成年人理应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职责。就因为此,我为关注社会,先后写过一些文章。
比如今年(2008)我国先后发生特大灾害,为了提醒有关部门和领导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管理,同时对社会和灾民负责,我写了一篇《应增加救灾款物去向的透明度》的小文,北京大学法律信息网、中国检察网和《九江日报》等媒体先后刊用,此文内容如下:
今年以来,我国南方诸多省份和四川汶川等地区先后出现雨雪冰冻和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地在为之震惊之余积极自发为灾区捐款送物。在此活动中,笔者听到一些民众议论:为灾区人民捐钱献物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生活在人世间,谁能保证自己无灾无难?一旦灾难降临,接受他人的援助对克服灾难,度过难关,重建家园,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我们所捐款物能否全部转到灾民手中?如果灾民们得不到所捐款物,而是被少数或个别人挪用甚至贪污,那我们就没有捐款献物的必要了。否则,我们捐赠者将受到愚弄和亵渎。在笔者看来,这些民众的议论和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从一些新闻媒体披露的情况可以看到,曾经有过一些胆大妄为的不法分子,凭借自身职务和利用手中权力,挪用或侵吞国家下拨的救灾款物和有关单位、组织以及广大民众为灾区人民捐赠的钱物。如《法制日报》曾报道:陕西省宝鸡市民政局长茹某伙同下属李某、王某等人将该市干部群众为南方部分省市遭受水灾而募捐的救济款、扶贫救灾周转金等共200多万元从社会救济科帐上提出转存到银行,仅私分利息就高达16万余元。
还如2006年,渠县人民检察院成功查处了一起基层领导干部贪污救灾款4万元的案件。 2005年,渠县县委、县政府下拨107.54万元救灾款,支持渠县万寿乡救灾扶贫工作,其中网管建设资金80万元,基层政权建设资金20万元,民政救助资金7.54万元。该乡党委书记胡清春、乡长王永政和乡财政所长张敏却打起了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的“小算盘”。2006年1月,三人密谋从中套出4万元用于春节开支,于是找到工程承建商斐某,让斐某只打领条不领钱,在工程款结算时予以报销的方式套出4万元资金后,胡清春和王永政各分得1.5万元,张敏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