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涉案民警的执法行为“商品化”。“关系社会”这种理念在社会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民警队伍的“小社会”更为传统与现实的对接提供了渠道,直接影响民警的价值取向、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影响民警执法态度和情感趋向。“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实用主义思想在某些民警头脑中存在,致使执法行为商品化,也为那些通过权钱交易、权情交易达到个人目的的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并从不断膨胀的私欲中得到满足。主观上的原因是个人贪欲作祟,但客观上关系人的请托,无疑起了牵线搭桥、推波助澜的作用。罪犯亲属为了罪犯的减刑或改善生存状态,无孔不入,将监管民警当作首选目标。从近年来查处的个案中几乎都有同学、同乡、亲戚、朋友,甚至是同事在其间充当“中间人”,以熟人之请下馆子,联络感情;以熟人之情送钱物,要求办事。受贿民警最初就是从这种温情脉脉的熟人关系中丧失了警觉,混淆了界限。
(四)涉案民警受社会风气影响大。涉案民警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消极现象,认识上发生偏差,导致心理失衡。一是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由于价值观念的趋利效应,少数民警缺乏廉洁自律意识,个别民警政治素质低下,丧失职业道德,对社会上的消极腐败现象缺乏全面、清醒、正确的认识,认为“为别人办事收点好处费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二是有些民警总认为监狱民警工作条件艰苦,责任大,干活不少,收入不多,工作单调,缺乏自由度,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心理上产生失落感或不满情绪,用以权谋私、吃喝玩乐等方式来弥补心理上的缺失。三是见怪不怪,社会风气大环境以及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潜规则影响,许多问题都是明摆的问题,但就是没有人站出来说一说,讲一讲,有的甚至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三、预防对策
监狱民警受贿犯罪的危害是严重的,这几年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打击犯罪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预防受贿犯罪也很重要。
(一)加强监狱民警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教育是基础,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问题,关系到权力运用的出发点的问题,尽管它是一种道德上的“软约束”,但其力量在于通过教育一旦使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信念,将会大大提高抵御外界各种犯罪因素的免疫力,从而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牢固筑起一道廉政勤政的思想防线。要加强教育监狱民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把监狱民警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根源上遏制腐败的滋生。一是反腐败教育制度化。把廉政教育列入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划中,纳入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布置中,同时确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和学习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学习时间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监狱民警的德道、警示和法纪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监狱民警,武装思想,以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鉴别是非的能力。必须坚持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创新形式,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定期确定一个教育主题,作为教育载体,以解决突出的存在问题;搞好廉政谈话教育,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谈话、告诫、提醒;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党风廉政教育,特别是运用监狱民警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警示教育;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举办司法监狱系统反腐工作展览,向党员干部推荐廉政信息,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建立家庭监督互助机制,构筑家庭廉政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