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为了说明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的假设和策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包含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笔者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解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例子,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削减为唯物主义。因为无论是辨证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当然这种削减是存在问题的,流失了很多内容,但是这并非笔者所关注,笔者所关注的是,做这样的削减能否激起大家反思意识的出现。同样,资本主义社会,可能不是作为一个意识形态来存在的,但是,笔者仍然把它削减为唯心主义。目的是为了能够与社会主义的唯物主义形成对立。换句话说,笔者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对立的理解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接下来,笔者就以唯物主义为原型,唯心主义为背景来对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行一个尝试性的解构,以求呈现我们所处社会之意识形态的一个侧面。
二、对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个尝试性解构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国度里,对世界的认识是唯物主义的[5]。比如,眼前放着一张桌子,我们下意识的会认为它是一张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一张三维立体有着长、宽、高的桌子,因为它客观的“立”在那里。如果一个人说那不是一张桌子,而是一个平面,我们会认为他是神经病,精神不正常,他的观点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是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理解,他应该依据客观事物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和观念。即我们如此之确信眼前的这张桌子是立体的,世界上再也没有像这张桌子是立体的更能让人确信的了。这也难怪,我们都是唯物主义的。但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人的感觉,而在人类所有的感觉中以视觉和触觉为获取信息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在视觉与触觉当中,又以视觉为最,人类信息的80%以上都是靠视觉获得的[6]。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视觉成了人类心灵的唯一窗户”。
首先、视觉是分不清楚距离这个东西的。比如,此时此刻你正在一山顶阁楼之上遥看前方,不远处有一寺庙。你很确信这寺庙离你至少有五公里远,如果身边由一个军用望远镜的话,你肯定会用它来测量一下你与寺庙的实际距离,如果望远镜上显示是10公里,你会告诉我,你距离寺庙的世纪距离是10公里,而且要我相信,那可是军用望远镜测出来的距离,言外之意就是你与寺庙之间有一段距离是千真万确的。可是,具体情况是什么呢?你与寺庙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是你看出来的,也不是用望远镜量出来的。你之所以觉得你与寺庙之间有一段距离是因为你身体的其他感觉器官的缘故,比如脚疼、出汗、胸闷、劳累、气喘吁吁等等。你的距离感觉是这些所有感觉器官最后在你脑袋中综合形成的,你的视觉仅仅是一个诱因,它引导你的大脑把上述脚疼、出汗、胸闷、劳累、气喘吁吁的感觉给回忆起来,并把它们综合起来,最后得出了一个距离的感觉。人的视觉和照相机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对事物影像的一种摹写,你何时曾看到一张照片里有一段距离,那样的话,照片岂不是成了立体的了么?即使你说在照片里看到了距离,那你把照片放在桌子上看看,照片是个什么?它只是个平面而已,它所具有的立体性全部来自你的脑袋(主观)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