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社会科学深度检视

中国社会科学深度检视



——反思意识的启蒙

Depth view of China Social Science



——the Enlightenment of reflect awareness

尹晓兵


【摘要】当下中国社会科学正在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真正是到了一个该对自身进行反思的时候了。有学者已经在作出努力,但是更多的学者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一种反思和批判的意识。为什么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一个习以为常的世界观念进行解构,或许能够对学者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意识形态;视觉;触觉;反思
【全文】
  
  前言

  
  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世界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人们不断探索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并且试图给出自己的解释。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从纵向来看,构成了一部人类不断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征服自然的科学史;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从纵向来看,构成了一部人类认识自身、反思世界、自我审视的哲学史或批判思想史。在西方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两条路径互相作用、互相配合,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如果当代世界是一个以西方为主导的代表了世界文明最高形态的全球化时代,并且以此来反观我们自身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文明发展的逻辑线索乏善可陈,这并不是说中国文明就比西方文明差劲,而是说在中国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西方那种自我反思与批判的精神。这也是当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所以突出是因为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得到迅猛发展,这种经济转型期间的大规模的中西思想的碰撞,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对自我进行省察的契机。

  
  然而,面对这样的契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并未表现出积极的迎合态度,虽然有部分学者发出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1]、《中国哲学向何处去?》的追问,但是并未形成集体的反思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学者所引起的学界讨论并未产生出巨大的辐射效应[2]。这并不是说这些学者的学术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中国其他学者的接受能力出了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并不在于学者知识是否渊博,而在于他们深受意识形态的束缚。通过简单调查我们会发现,能够提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国哲学向何处去?》追问的学者,大都具有深厚的西方学术背景,对西方的文化有着深层次的了解,换句话说他们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冲破意识形态的束缚。那么中国大部分学者都受到了哪种意识形态的束缚呢?通过对中国人普遍的世界观进行一下解构,或许能从中找出中国学者的运思规律,从而对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行一种反思和批判,擦亮中国学者的第二只眼。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