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2007年WTO争端解决活动及中国参与情况述评

  
  
  
  
  
  
  
  
  
  
  
  
  
  
  
  

  

  

哥伦比亚、欧盟


  

0


  


  

哥伦比亚


  

1


  

欧盟


  

1


  

巴拿马


  


  

总计


  

13


  


  

13


  


  
  

  总体看,2007年,WTO的13起新争端中有5起涉及中国,占三分之一强,中国首次成为WTO争端解决舞台上的主角,中美之间4起案件则成为2007年WTO争端最大看点。

  
  不过,中美之间2007年在WTO争端机制的“高调”交锋是否表明中美经贸纠纷的处理方法将进入一个新层面,仍有待观察。首先,美国将长期以来对中国在知识产权、补贴方面的双边指责上升为WTO案件,既有经贸原因也混有强烈政治因素,特别是通过短时间内连续在WTO起诉中国,布什政府巧合地迎合了民主党2006年底掌握美国国会后在对华政策上日益强硬的要求。其次,中国起诉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联合调查,则可视为重压之下的反击,同样不会避免经贸和政治的双重考虑。经贸方面,美国自2006年逐渐改变对中国反补贴政策并连续对中国发起一系列反倾销反补贴联合调查,补贴调查因直接指向中国政府的管理政策,系统性影响和涉案经济影响都远超过单一反倾销案件;政治层面,中美经贸关系多年来虽波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国为此付出很大努力,但在美方未解决中方重要关切情况下,WTO争端机制作为表达中方强烈关注的可用途径之一,其必要性不可避免得到重视,这对国内产业界和民众呼声也是一种回应。

  
  与中美争端在2007年的醒目相比,其他WTO主要成员2007年在利用争端解决机制方面“伐善可陈”。例如,欧盟在2007年竟然没有提起任何案件,这与其一贯较积极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的表现不尽符合,2007年欧盟被诉也较少,仅两个案件,一个是哥伦比亚和巴拿马提起的欧盟-香蕉进口体制案[4],另一个是加拿大提起的欧盟-禁止海豹产品进口案[5]。印度对进口酒类产品征收的附加费用案[6],在欧美相继起诉的情况下,曾传出印度将修改有关措施,不过后来形势出现变化,美国将案件推入专家组阶段而欧盟则仍处于观察中。新西兰起诉澳大利亚对新西兰苹果进口限制案[7],则是澳新之间十余年双边交涉无果后的产物,也是近两年来继欧盟-转基因产品案[8]后的又一重要SPS案件,在SPS措施日益成为WTO成员乐于使用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背景下,该案对SPS协议规则的澄清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二)若干重要案件的争端解决程序取得进展。

  
  1、一些案件进入专家组/上诉法律审查阶段,但总体数量均少于前几年。

  
  2007年,DSB共设立了13个专家组:包括10个初始专家组(Original Panel),涉及到12个争端;3个第21.5条执行审查专家组(Compliance Panel),涉及3个争端。具体见下表:

  

  
  
  
  
  
  
  
  
  
  
  
  
  
  
  
  
  
  
  
  
  
  
  
  
  

  

案件名称


  

案号


  

专家组设立日期


  

专家组性质


  

India - Wines and Spirits


  

DS352


  

2007424


  


  

Chile – Safeguard on Milk Products


  

DS356


  

2007424


  


  

US - Anti-Dumping on Mexico OCTG


  

DS282


  

2007424


  

21.5条程序


  

US - Continued Application of Zeroing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