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的新能源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案例,50大太阳能专利诉讼案例,以及太阳能发电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
魏衍亮
【全文】
一、从“家庭电厂”到“发电大厦”,中国太阳能发电急需突破政策瓶颈
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尚处在萌芽阶段,国外则已高度发达。
例如,上海一个赵博士自费建立了中国唯一的“家庭电厂”:在楼顶覆盖了仅21平米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这个静止而且无声的“电厂”仅部分产品供自家使用,其余“倒贴”贡献给公共电网。由于中国没有财政补贴,“家庭电厂”的建设只能全部自费;由于中国电网对用户进出电力都要收费,所以向公共电网免费供电的“家庭电厂”要按照市场耗电价格向电力企业倒贴电费。
相反,在日本,“家庭电厂”的全部投资约70%由政府买单。“家庭电厂”向公共电网提供的电力,由政府强制电力企业按照太阳能发电核定价格收购,超出市场普通电力基准价的部分,由政府补贴。这使日本约20%的家庭在屋顶覆盖了太阳能发电设备。在德国,由于政府强制电力企业高价收购“家庭电厂”的产品,德国的太阳能发电屋顶也已高达数十万个。
在美国,一些地方政府借鉴德国的补贴政策,强制电力公司在未来20年内,保证用双倍价格收购“家庭电厂”的太阳能电力。2008年,美国总统还签署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绿色能源投资补贴制度延长法案,其中,把住宅建成太阳能电厂,可获得30%的财政补贴,该政策继续延长生效8年。
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国外一些地方政府、企业陆续启动了庞大的太阳能发电投资计划。例如,洛杉矶市政府投资15亿美元,计划在未来5年内把全市居民屋顶、市政不动产屋顶等改造成太阳能电厂。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正在兴建的一个太阳能电厂可满足15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加州亮源能源公司正在兴建的一个太阳能电厂则足供84万个家庭使用。
随着日本、德国、美国“家庭电厂”的日益普及,这些地区的供电节点将增加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个,彻底改变全国电网倚靠少数火电、水电、核电节点的旧格局;在全球供电领域,它们将率先赢得战略安全,并率先进入绿色能源时代。
与“家庭电厂”刚刚萌芽的情况类似,我国太阳能“发电大厦”也仅有一幢。例如,在保定市,本地高科技企业把烂尾楼“越秀酒店”改造成“电谷锦江国际酒店”,在立面、楼顶、挡雨棚等9个部位,总计覆盖了4500多平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其主体是立面的“呼吸式太阳能玻璃幕墙”,它可发电、透光、遮阳。该大厦已经建成,其年太阳能发电量约26万度,相当于520户家庭(每户年均用电500度)的全年用电总量;它提供的绿色能源,可替代10.4万公斤标准煤,分别减少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烟尘排放量75.5、2.3、1.8吨。在规划中的商业广场上,“电谷锦江国际酒店”将和其他几座太阳能“发电大厦”共同组成一座中型电厂。这个电厂的产品将并入公共电网。但是,由于国家不能用足够高的价格强制电力企业长期收购该绿色能源,保定的“发电大厦”很难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