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渝民营发动机企业在美知识产权大战再演“江苏现象”,中国发动机行业专利崛起借道“江苏战略”
魏衍亮
【全文】
一、发动机行业全球知识产权大战再现“江苏现象”
由于司法制度落后,日本每年出现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数比不上北京市,更落后于浙江、广东等中国沿海发达省份。欧洲各国法域狭小,对全球企业缺乏吸引力,西欧发达国家每年出现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数普遍落后于我国广东省。相比之下,美国、中国法域庞大,司法制度发达,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选之地,尤其美国,更是全球企业的知识产权主战场。
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江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迅速跻身亚洲之强。从近些年的表现看,江苏企业“内战内行”,在国内赢得针对外国骨干企业的大量知识产权诉讼;“外战外行”,在国外几乎打赢了它们应诉的全部知识产权案件,在全球知识产权司法界塑造了屡战屡胜的“江苏现象”。
例如,在涉及江、浙、渝十多家发动机企业的跨国知识产权诉讼大案中,中国十多家发动机企业共同面对相同的原告,相同的原告律师,相同的美国法官,相同的侵权指控,可是诉讼结果却有天壤之别。
浙江企业直接委托美国白人律师应诉,结果完败,不但要赔偿原告2000多万美元,而且要支付原被告双方律师费用600多万美元;最致命的失败在于,浙江产品将彻底退出美国市场。重庆多家企业积极应诉,并提起反诉,不过未能组建内外互补的律师团队,在证据准备上主要倚靠美国律师,最后自动认输,赔偿金和律师费支出也高达上亿元人民币。
江苏多家发动机企业配合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方政府组织的专家队伍,并由北京大学毕业的专家总负责,积极采集证据,控制诉讼节奏,稳打稳扎,步步为营,最后,用完善的证据体系和缜密的诉讼文件逼迫美国原告放弃了数千万美元的索赔要求;原告不但被迫撤诉,放弃全部诉讼请求,自行负担律师费,还签字同意江苏产品继续自由进入美国。
一个美国案件,中国三地企业应诉,出现三个结果,仅仅江苏企业取得完胜。发动机行业的全球知识产权大战再现“江苏现象”。而且,作为世界五百强,原告已经发起类似诉讼上百起,对江苏企业的诉讼是它第一个打输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