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孟子的国际法准则

孟子的国际法准则


贺卫方


【全文】
  

  那一天,齐国终于打胜了那场战争:把燕国给灭了。这样的好事一定不能“偷着乐”,得意洋洋的齐宣王又把孟子给请来神聊畅饮。


  

  “这真是了不得啊,孟先生。你知道,战端未启的时候,这件事情还充满争议呢。打还是不打,说什么的都有。也是,燕国和我国军力相当,不敢说有胜利的把握啊。不过,真打起来,没有想到会那么顺利,五十天时间就大获全胜!你说,孟先生,这事岂不是有天相助?想起来,幸亏没有听那些反战派的主意。天助我时,却做缩头乌龟,回头老天一定会惩罚我的。当然,我还是要听听你的高见,吞并燕国这事对不对?”宣王满脸的诚意。


  

  “这要取决于燕国百姓的态度呢。如果吞并它,燕国的百姓很高兴,那就取下。从前周武王就是这样做的一个范例。反之,如果燕国的百姓不喜欢,那就不应吞并人家。从前的周文王乃是这样做的一个范例。本来应该是两个军事强国之间的一场艰难战争,但是被征服的国家里却是百姓箪食壶浆,热情洋溢地欢迎你的军队,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摆脱水深火热的苦日子嘛。”


  

  孟子的说法让宣王一个劲地点头,不过,孟子紧接着的一句话却多少有些费思量: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宣王暂时不去深究,把话题转到国际局势:“你也知道,虽然燕国的百姓欢迎我,但是国际舆论却是一片抗议之声,我听说一些国家还在密谋攻打我国。你说这可怎么办?”


  

  孟子照例绕着弯子,引用历史上的例子讲他的道理:“臣听说七十里方圆的国家就能统一天下,从来没有听说纵横一千里的国家害怕别的国家的。《尚书》上说:‘汤一征,自葛始’(汤征服天下从葛那个国家开始)。天下的人都很信服他,以至于他向东边打,西边国家里的老百姓都抱怨;往南边进军,北边的人们发牢骚,纷纷议论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征服日程的后面?’其他国家的老百姓盼望汤的军队就像大旱之年盼望雨水。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征服过程好像一点也没有影响当地的生活秩序,做生意的照常来往,农民照样下田。征服者诛杀了暴君以抚慰百姓,民众欢欣鼓舞,真是久旱禾苗逢甘霖呢。这就应了《尚书》里的话:‘徯我后,后来其苏’(盼王如救星,王来我新生)。”


  

  说到这里,孟子停顿一下,看了一眼国王,神色多少有些不安,因为他也听到过一些关于齐国军队在燕国不好的行为,想跟齐宣王想说点直言不讳的话。他和宣王碰了一杯酒,还是直截了当地说了:“如今燕国的国王残害百姓、鱼肉子民,你征伐他的国家,那里的民众把我们的军队看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救星。他们端着饭菜美酒迎接慰劳我军,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么。但是,我听到的有些消息却让我焦虑。齐国的军队在燕国杀戮不止,烧毁他们的宗庙祠堂,还把人家的一些国宝运回齐国,这如何得了?国际社会本来就对强大的齐国疑虑重重,吞并燕国后疆域又翻了一番,而且对百姓又如此残暴,岂不是引火烧身,引诱其他国家兴兵动武么?”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