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五人听课就是老师的成功

  
  越是这样,负责任的教师越应该捍卫科学理论的尊严,提升科学理论在课堂中的应有地位;越应将听懂课程的学生比例严格控制在5%左右,保证百人课堂中五个人能够听课就足以了。当然,这个比例不是针对特定的学生,只要听众愿意努力,意识到知识的意义、理论的价值和科学的尊严,认真听课、勤于思考、善于交流,都会成为5%。这样的课堂越多,95%的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适当压力,而其中那些尚存进取心的学生,或许也不得不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不仅课堂上要专心听讲,课下也似乎应该多看看书而少玩乐逍遥了。在有些学风浓郁的高校,为什么图书馆、自习室都会人满为患,就是因为在这些高校,爱科学、懂理论、重知识、崇文化的师生多,并形成了气候。

  
  理论的价值在浮躁的教育环境面前,绝不应被不学无术者颠覆!常听到有大学生抱怨,几年下来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或者学到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我是最讨厌这些抱怨和偏见的。因为,大学里是否学到东西、学到什么东西,根本的是学生学不学、怎样学,而不是教师教不教、怎么教。教师的教学固然是重要影响环节,但不是根本。只要是一所高校,总归会有合格的大学教师。把自己没学到东西的不满一概怪罪于老师和母校,这是极端偏激的认识,这本身就证明了这种毕业生的不合格;其次,扬言什么“理论用不上”进而否定理论价值或者讨厌理论教学、盲从科普娱乐,这也是盲人摸象的结果。因为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真理,不可能在整天怨言的不学无术者那里失去了用武之地。之所以感到“理论用不上”,有这么几种可能,要么抱怨者压根就没学到什么理论,此时,根本就没有可用之理,何谈“用不上”?用不上的前提是“有”!要么学到了顶点理论但不会运用,此时,不是理论用不上,而是理论掌握者没有学会运用!试想,木匠的那套活没学会,给你一把斧头又何用之有?!要么理论学到了也会运用,但所处工作环境排斥理论,此时,更怪不得母校和老师,而更应去责怪抱怨者所处单位,或者干脆责怪自己为什么没去找个用的上理论的对口工作!没有抱怨,没有遗憾,只有自己的正常心态与不懈努力!不管走到哪里,更应反思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而不应去一味抱怨或者指责铺路的人。

  
  诚然,作为教师,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五人听课的成功喜悦层次上。说穿了,提出“五人听课就是老师的成功”,用意不在于追求五人听课的数量目标,而在于对不良学风初级改善的粗略指标评价,进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良好学风的生成。这才是本文作者大胆的“五人理论”的真正初衷所在。吃透了这一点,才不至于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甚至痛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