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会议的标题内容,会议讨论应该主要定位于犯罪学,许多犯罪学学者,皆主要以犯罪学的专业视角讨论社会敌意问题和社会敌意事件。到会的心理学学者也主要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其所持观点,多出于犯罪学心理学研究的考虑。但是,犯罪学学者中也有从学术研究的社会影响角度强调社会敌意问题和敌意事件研究可能产生的消极社会影响的问题,而到会的社会学学者更以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强势话语,强调“敌意事件”概念对于现实社会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尽管社会学学者中观点并不一致,但社会学学者对现实社会中群体事件的介绍、分析和强调,却使这次会议的讨论陷于一种社会话语甚至政治话语而不能回转,直至会议结束。
当会议围绕翁安事件之类的社会群体事件进行讨论,敌意问题就加重了敏感性,群体事件中是否存在敌意的问题因其强烈的现实性而难免带有现实的政治性,这使会议的讨论有意无意间进入了某种尴尬和无奈。因时日过短,内容丰富,话题因讨论而发生偏向,但与会者一时间难以察觉其间的话题扭曲,因而一时间难以做论说的调适,本应深化的讨论,在会议间草草结束了。这是会议给人的一点遗憾。
但正是这种遗憾能促人在会议之后做比较认真的思考,思考这次会议的成效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