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金融危机下关于经济性裁员的思考

  
  二、企业裁员中的利益衡量

  
  企业裁员涉及了企业、投资者、劳动者、政府等各方面的利益,而且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有不同的利益。如何平衡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原则。因为,企业不存在了,相关的利益就无从谈起。

  
  对于企业来说,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确保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变的情况能生存。确保生存的方式有很多种,譬如进行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进行业务方向的调整等等。在企业业务萎缩的情况下,如何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这些都需要企业进行综合考虑。

  
  当然企业如果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变“危”为“机”,在危机中企业逆势而行,进一步发展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现实是残酷的,能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能变“危”为“机”的企业肯定不是大多数。如果企业不得以通过裁员的方式,使自己获得生存,这完全符合企业的利益,也符合社会的利益。如果企业都死了,劳动者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

  
  在金融危机下,企业会随便裁员吗?一般来说不会。在市场上寻找一个合格的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劳动者并不容易,这需要付出招聘的物质成本搜寻的时间成本。另外,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经济性裁员还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因此,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非到迫不得以不会随随便便裁员。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企业以金融危机为名不公平的对待劳动者,这才是政府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其开办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投资者不是慈善家,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投资者追求获利最大化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企业要亏损,那么也要使亏损最小化,对投资者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投资血本无归,让企业破产。企业的重大决策权在投资者手中,投资者肯定要维护其投资利益,投资者可以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的方式为企业作出决策,如果裁员能使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投资者考虑通过裁员的方式来实现也无可厚非。如果由于企业由于无法裁员,企业经营困难,资不抵债,对投资者来说,申请企业破产,使其损失最小化也是选择。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需要通过投资来创造就业化解危机。如果政府对企业的自主经营设置了不合理的限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经济的复苏,这对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