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科诉华为案中,华为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无疑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当争端出现以后,华为便迅速反应,通过自己的已有检索系统查询到思科公司的产品,针对指控,分析其已有专利的技术特征和思科的专利为各具特色的两项成果,以翔实的证据证明自己无侵权的事实。可见,企业要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就要非常重视专利文献与信息的收集、分析、开发与利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平台,这在主动的生产行为方面和被动的应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2)注重激励机制的运用
在我国除了部分上市公司、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而很多国外企业都制订了有关知识产权的奖励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例如,日本东芝公司对发明创造有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即提出申请给予5000~6000日元的奖金,获得专利后视产品使用情况另外给予奖励,最高的奖金1年可以达到 60~100万日元。美国IBM公司为激励发明而创立了累积记分制。[5]企业员工的职务发明激励机制通常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和调动职工参与专利管理的积极。良好的激励机制不但能提升员工的创新效率,而且也能使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他们有家的感觉,有为之贡献才智的愿望,这正是知识产品研发的不竭动力。
2、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企业应根据其自身规模、经营性质等,设立适合本行业本公司的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引进和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专门人才。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引进和培养专门人才是首要的一点。我们都知道,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最终要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落实,因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知识产权本身是跨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内容的一种综合性的权利,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要求管理者具有复合型的知识背景及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能力,能在运用相关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做出高瞻远瞩的规划。当然,在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方面也要有所侧重,我们不可奢望有比比皆是的全才存在,而应该据岗择人,选择在法律,科技,管理等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且又对其他知识有较好掌握的人才,安排在能发挥其特长的知识产权管理岗位上。企业也应重视在运营的过程中结合本行业及本企业的特点培养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