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机制选择。和谐社会的构建,最关键的是制度的完善,以健全的制度推动和谐的理念。民主制度的选择无疑是为诸多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实践的支撑:一旦选择民主作为支撑点,其他一系列的制度都将围绕“以人为本”的大局,真正为了人民的利益去设置、去落实,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的维护。也只有这样,国家与民众的关系才会是和谐的,和谐社会的理念自然是水到渠成。
第三,发展民主和构建和谐社会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民主的理念主导一切,让民众真正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去,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和谐社会的实践就在自己的身边。反过来讲,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落实,也会促进民主理念的进一步巩固,民主的理念就会进一步的深入人心,为全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总之,发展民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彼此的促进过程中,都会践行自身的历史使命。
另外,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是增强人民群众认同和维护党的执政权威的重要途径和方式。[5]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而平等的民主选举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强人民的心理认同,扩大政权的民众基础,广泛而有效的民主监督 防止权力滥用,保证公共权力体现和反映人民意志,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对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管理,能够较好的体现他们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地位,这样才能够达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要求。
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框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从上述阐述中可以看出,发展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当时刻不忘民主的理念,并真正通过行动抑或制度的构建予以落实。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时指出,发扬党内民主必然推进人民民主,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重要途径。[6]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行驶权利,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所以,在党内推行民主,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民主路线,推行与人民民主,是有鲜明的实践意义的。具体而言,党内民主,应该是: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行驶,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完善党的选举制度,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选范围,加强对基层选举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