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开庭谈话,那一定选最大的法庭,程序一定要简化,什么答辩期、举证期、申请取证啊,能省都得省了。但服务态度绝对好,开庭过程中甭管对谁,一口一个“立法为公、司法为民、和谐社会”,一口地道的十七大腔,倍儿有面子。一天怎么着也得七八个案子,门口同时得堆一、二十人等号的,一案子谈话别超过30分钟,就一个字:快!您要一天就上午俩下午俩案子,您都不好意思跟别的法官打招呼。你说照这效率,一年得办多少案子?我觉得怎么也得200件吧。200?!那是病休10个月的工作量,怎么也得500起。您还别嫌多,一个工作日结仨,这是起码。什么叫优秀法官,我告诉您。优秀法官就是八个字:不求最好,但求最多。
到了最关键的制作判决书阶段,那就更是体力劳动了。一审法官比较累,得真自己写,不过也有很多法官让当事人将WORD版本发过来。二审法官就纯粹是个粘贴复制的活了,因为一审的文书都贴在局域网上了。法官普遍是WORD热键的高手,什么Ctrl+C、Ctrl+V等手法翻飞于键盘。所以当事人如果发现二审判决书出现了跟一审一模一样的笔误,千万别吃惊。
判决书的打印过程就纯粹是个车间了,巨大的机器恨不能昼夜轰鸣,吐出数以千计的承载当事人祸福荣辱的纸张。悲惨的书记员得抱着盖章去,一天盖个千儿八百的很正常。要赶上某法院用金属公章的,那一天下来对肱二头肌和叉腰肌还真是个严峻考验。
宣判是一切苦难和喜剧的汇总。一天宣判个二三十件更不在话下,当事人纷纷鱼贯而入领取判决书。由于人太多且乱,鄙人甚至经历过如此场景,法官朗读完判决让当事人签收后,一方举手说“对不起,法官,我不是这案子的当事人”。胜诉者自然欣欣而归,败诉方则大哭者有之、恶语相向者有之、挥舞肢体或以挥舞肢体相威胁者有之、撒泼打滚者有之、赖着不走者有之。法官们自然是“恁你几路来,我自一路去”,基层法官以“不服您上诉”应之,中院法官以“不服您申诉”应之。其实能有机会在开庭后再次一睹法官尊荣已属不错,很多的判决都是在当事人“自愿接受司法送达”的承诺下邮寄出去了。
鄙人也曾荣幸地充当过流水线的工人,现在则从制造业的主体沦为了制造业的客体。鄙人也无意贬低众多法官的辛勤劳动,在很低的待遇下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无论如何也是值得敬佩的。但有时在电脑前闭目,纵有恍若隔世之感,却绝无脱离苦海之快,毕竟还是得吃这碗饭,为了这碗饭毕竟还要思考些东西。
应当说,司法审判活动无论在裁判者眼中还是在被裁判者眼中,都变得愈发世俗化和非神圣化。就如同庄严的法袍底下却是短裤和拖鞋一般不协调,那原因何在呢?
我们知道,过于短促的审限是重要原因。关于审限制度,据说是我们独有的制度,鄙人没有考证,姑且认同。但普通程序的审限是6个月,经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6个月,继续延长可报上级法院批准。应当说,这个审限虽然有些短促,但对于第二次延长的期限没有封顶,法院还是有些回旋余地的。至于二审审限,3个月外加延长3个月确实比较短。不过实际上严重超审限案件比比皆是,所以说审限不是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