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努力营造新闻舆论监督的法治环境

  3.当前特别需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矛盾调节功能。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既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今年,各种安全责任事故、群体性冲突事件、个别恶性案件频频发生,例如贵州翁安、云南孟连等类似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则揭露了乳制品行业的重大安全问题,12月2日,卫生部公布全国因奶粉中含三聚氰胺而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婴幼儿达29万多,目前仍有800余患儿住院治疗;还有最近重庆、海南、广东等地发生的出租车停运事件,连续不断的煤矿安全事故、杭州地铁工程塌陷事故等等,确实让人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全球金融危机则使我国未来一两年内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就业、市场供需等问题有可能会加剧。因此,在这种矛盾多发的特殊时期,特别需要发挥舆论监督的社会调节和安全阀功能。新闻媒体和记者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以达到消除、化解社会不满情绪,促进社会问题稳步解决的目的。放弃这一责任,无疑是失职的,不道德的。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毋庸置疑,我国的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不同程度忽视人民群众某些合理利益诉求等问题。科学发展观认识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虽然具有一定共同性,但存在更多不同甚至矛盾之处,因此强调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强调人民共同建设社会共同享有发展成果。这必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中来,并监督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建设活动,即建设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法治政府。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时刻保持人民群众包括公民、法人和社会公共组织对政府的监督。由此,就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人民监督的形式包括在立法、司法、行政、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监督,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的舆论监督,是最直接的外部监督,是公民监督政府的最有力手段,尤其需要大力加以保障。
  我国新闻媒体正确履行党、政府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及时传播法律、政策、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讴歌社会建设成就,揭露各种违法乱纪行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增强了社会的协调发展,使政府管理越来越科学,使社会建设越来越和谐。当然,允许新闻舆论监督在短期和个别事件上,可能导致人民群众对某些政府官员的不信任,或可能导致其下台。因此,必然会受到后者千方百计的阻挠。
  去年以来,我国对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传播有了全新的深刻认识,对过去的新闻传播管理思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总结,对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高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旗帜、围绕经济建设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改革创新新闻传播的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今年11月7日,李长春同志指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做到三个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他强调国家对于新闻传播事业管理要按照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要求,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提高主流媒体国内国际传播能力,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最后,他提出新闻界自身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关心爱护新闻工作者,营造良好环境支持他们更好地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贡献聪明才智。同时,各级政府也在逐渐习惯正确面对各种突发的责任事故和自然灾害,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基本的信息传播功能,将政府的应对措施迅速公之于众,使之起到沟通信息、凝聚人心、预防灾害和指导灾难救援工作的极其重要作用。这对新闻媒体和记者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是个很大的支持。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