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如何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促进就业
阚敬侠
【全文】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就业率严重下滑,失业人数仍然在继续增长。政府方面和学者几乎一致认为,保就业将是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据权威统计,我国16-6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亿多,比G7集团的总人口6亿还多出3亿。因此,客观上,我国的就业压力是世界最大的。以前,由于30年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尚未显现。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持续走低已经显示出端倪。今年,受经济危机冲击,大量企业陷入困境,数百万农民工大量返乡,大学毕业生面临更加困难的就业形势。12月17日,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研究生招聘会上,4万人竞争1.4万个职位,这意味着有2.6万人将没有工作岗位,占总人数的65%。而清华大学金融系的负责人披露,该系今年的招聘单位比往年减少了50%。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确实非常严峻。因此,就业问题必须引起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劳动法律问题。从根本上说,就业率上升依靠经济增长。不过,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国家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必须对就业问题采取多种社会保障措施加以解决,这就涉及到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那么,如何解决目前的就业难题呢?笔者认为要区别情况,采取多种措施。
一、依靠刺激生产和需求增加就业岗位
依靠经济增长来实现就业,当前就必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主要是依靠刺激内需来增加就业,但也不排除出口,例如农产品。为此,要分析内需和外需的结构,才能确保新的经济措施最大限度地能够增加就业岗位。
1.就内需而言,相对于公路、铁路、桥梁、民航、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外,电网、通信光缆、广播电视光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信息时代的今天其实更为重要,它们更加直接地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相关。现在,很多农村地区常年缺乏电力,收看不了有线电视节目,买不到报纸,能够拥有电脑和上网的也很少;甚至很多大中城市的宾馆客房也没有配备上网电脑和打印机,公务和商务人员平时出差还要自己携带手提电脑。因此,我国对新闻媒体、电脑和互联网的需求具有非常巨大的缺口。因此,我国可以考虑大力发展电脑、互联网产业和新闻媒体业,在城市宾馆客房大量配置上网电脑,在农村地区广泛开拓新闻媒体的销售和发行市场,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增加相关产业人员的就业。例如,最近国家推行将电视机等电子产品销往农村,并提供财政补贴。当然,更好的办法是鼓励企业降低价格或者实行部分赊销,以共度当前生产、需求严重萎缩的经济危机,提高信息、文化产业的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