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王名扬
何海波
【摘要】王名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当代中国行政法学的重要奠基人,200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关键词】文献
【全文】
继钱端升、龚祥瑞、谢怀拭、周枏、瞿同祖等法学大师之后,王名扬教授以92岁高龄在北京安详离世。一个早年崭露头角、历经沉浮而晚年焕发光彩的“老法学精英时代”再次谢幕。但中国行政法学的“王名扬时代”并未终结,这座高峰尚无人超越。
1916年10月28日(农历10月2日),王名扬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三一终生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初中毕业后,王名扬以衡阳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湘南五中(衡阳师范中学)。由于家境贫寒,他需要抽出大量时间帮助家里干农活,上中学时也还需宗族补贴。中师毕业以后,他当了一年的小学教员。1937年考入武汉大学法律系,从此与法学结缘。是年抗战爆发,他参加了战地服务团,奔波于晋南前线,后随武汉大学内迁至四川乐山。1941年从武汉大学毕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重庆)研究生院行政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回武汉大学法律系任讲师。
1946年,王名扬考取了最后一批国民政府公派留学生,1948年前往法国,就读于巴黎大学。在导师埃赞曼(EiSemann)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公务员的民事责任》,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由于中法断交,王名扬在法国滞留了五年,期间在法国东方语言学校学了三年俄语和日语。1956年,新中国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王名扬担任中国展团团长李琢之的法语翻译。此后两年担任法国《侨众报》的独任编辑,向法国华侨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王名扬回到祖国。他志愿教学,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理论教研室。但由于他是“资产阶级学者”,需要先“洗脑筋”才能上讲台。“但是我的思想改造很慢”,多年后他平静地说。他的一些讲话,例如“在总路线的鼓舞下,造成了许多人虚伪的现象,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学术研究)多快好省,要求又多又好,这两个东西不能结合”,被当成“反动言论”揭发和批判。事实上,王名扬一天也没能走上讲台,只能翻译点《南斯拉夫的经济困难》(商务印书馆1963年)和《共产主义的法律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963年,转到北京外贸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前身)教授法语。“文革”开始后,因与法国友人通信,被怀疑“里通外国”,关进“牛棚”隔离审查,多年积累的书稿全被没收,付之一炬。1969年,他又与其他一些老学者一道被遣送到河南固始和息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整天种菜园、挖水渠,一去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