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试论城管执法难的法理学解析

  

  1、指引作用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的现状和问题 


  

  法的指引作用可以使得人们对照法律的规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导向,继而产生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是否可以实施。笔者通过一线执法研究发现,就目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相对人来说,法的指引作用在他们身上基本失效。例如:对于乱设摊的当事人来说,法律法规明确对这一行为进行了禁止性规范,依据法的指引作用理论上人们应当预见到一旦实施了这一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人们不应当主动去实施这一违法行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通过笔者对设摊者的研究发现,乱设摊者普遍认为自己的乱设摊行为并非一个违法行为,他们认为只要能够赚钱“不偷不抢”就不是一个违法行为,不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更有甚者认为城管执行法律的执法行为是一个非正义法律行为。 


  

  笔者通过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相对人的研究认为,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法的指引作用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上产生了一个偏差,这种偏差不仅仅出现在违法者身上,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偏差更多的是出现在普通大众之中,这就是为什么城管执法时极少得到群众认可的根本原因。因此,可以说法的第一大规范作用——指引作用,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已经失效或者说已经扭曲。 


  

  2、评价作用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的现状和问题 


  

  法的评价作用在法的五大规范作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指导人们的是非观念,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换而言之,法的评价作用将使人们明确什么行为是合法行,为什么行为是违法行为。当发生一个违法行为时,按照法的评价作用理论来说该行为应当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们应当纷纷指责这一行为,并要求执法机关对这一行为进行法律制裁。然而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这一评价作用显然失效。笔者通过一线执法研究发现,当城管进行执法时人们对违法行为往往抱有一种赞同的心理,可能这是出于一种盲目的同情心也有可能出于其他原因。但是就法的评价作用来说,它要求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要有一个合法评价标准,只要是法律禁止的行为就应当做出一个否定的评价。事实上就目前人们对涉及城管执法的一些违法行为其在评价作用上是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偏差,可以说这种偏差直接导致了许多相对人敢于进行违法行为,因为人们对于这些违法行为并未给予一个否定的评价。而且在城管进行执法时周围群众对这一违法性行为也是根据这一非否定的评价来评价城管的执法行为的正义性和合法性,如此也就导致了城管执法没有一个较好的执法基础。正是由于法的评价作用在城管综合执法中的失效或是偏差,使得违法者的违法行为更加堂而皇之,城管执法举步维艰。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