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变迁下的中国反垄断三十年法制沿革
罗芳;李震
【摘要】经济法的发展是随着经济运行的改变而调整,但法律的滞后性必然会在经济变化中反而给经济的发展留下隐患,这正是经济法持续革新的本源。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法的立法进程看,已出台的中国
反垄断法背负着维护中国经济理性发展的历史重担,由于金融对整个国家经济起到供血的核心作用,完善
反垄断法的第一站无疑应当以架构金融反垄断制度为起点。本文以我国反垄断规范的三十年立法征程为思路,结合同期金融监管的变迁历程,试图在理顺竞争政策与金融发展相互作用脉络的同时对作为我国经济
宪法的
反垄断法做出前瞻而务实的预测。
【关键词】金融监管;反垄断;制度沿革
【全文】
(本文是2008年7月5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主题发言稿之一,在此,特别对“中国经济法治论坛”表示感谢。)
一、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中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经济法的不断完善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保驾护航。开放伊始至今,经济法体系不断完善,在2007年8月,历经十余年阵痛之久,号称经济
宪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终横空出世。随着中国经济溶入世界经济圈,《
反垄断法》的发展又必须不断完善方能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然而,由于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加之金融全球化的强劲渗透,金融反垄断规制应当成为竞争政策的重要组成,就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国内外局势而言,迅速建立起具备中国特色的金融反垄断制度势必为经济法三十年发展进程的沿革赋予了背水一战的历史意义。
二、改革开放至中国入世前的反垄断立法回顾(1978年-2001年12月)
(一)竞争政策相关立法
自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运行开始逐步超脱计划经济模式,转而开始建立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此期间,中国已开始积极探索竞争性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