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主政”的工具化倾向及思想意识领域对积极自由的强化、对自由解释权的垄断是造成建国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不宽容、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解体及其悲剧性命运的主要原因。
而这一时期的毛泽东主要不是一个知识分子,更谈不上与知识分子群体的兼容和平等对话,他的更准确的定位是新中国当然的最高领袖和阶级斗争专家。
四、 毛泽东自身知识分子属性的消退及对待知识分子态度的变化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影响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及国家统治权的垄断,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权威性不足,毛泽东能够比较清醒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对于知识分子也比较尊重。这一时期,毛泽东不仅取得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杰出成就,更重要的是在与知识分子的相对平等和相互尊重的交流中日益形成和丰富了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支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由于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取得了对新国家的领导权。毛泽东的个人权威膨胀,逐渐走向神坛。由于不再能够与真正的知识分子群体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毛泽东本人在这一时期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贡献也就日益式微。
总之,政治权威性的上升,知识分子属性的下降,破坏了毛泽东的正常知识分子的心态,从而直接影响到其后期的知识生产和思想贡献。但作为一个深刻影响中国命运的知识分子,毛泽东的知识生产和思想贡献无疑是伟大的。
五、 引申及启示:正常知识分子心态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中讲“毛泽东思想体系不包括毛泽东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错误的言论、指示和观点”。我并不明白硬性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在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中只保留所谓的正确思想的目的何在,也许是为了让后人只记得毛泽东的“正确”,而渐渐淡漠了他的“错误”,于是历史只留下“正确”。我以为对任何一种思想的概括都是对某一阶段具体历史的概括,而只取“正确”的态度是政治的态度,而不是史学家的态度。这将不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毛泽东,更不利于我们阐释毛泽东知识生产的停止与一系列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但客观上,思想的概括者却没有想到这样的概括会被真正的知识分子解读为:一个知识分子可以从知识的权威性获得政治的权威性,却永远不可能从政治的权威性获得知识的权威性。海子说过“诗是生命的倒刺”,而一种正常知识分子心态则成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倒刺,连着心,你敢拔吗?我想这一点对当代的知识分子群体肯定会有所启示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