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亟待树立医务人员的新型职业道德观念。中国古代用“视病如亲”、“悬壶济世”、“仁心仁术”来形容医生。可见,医生应当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道德境界。这种职业道德观念究竟应当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我们这些年的种种医德医风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我们是应该好好反思了。西方法谚云:“拯救弱者就是在拯救今后我们自己”。这句法谚实际上对西方公众的道德观念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记得与朋友一起看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时,朋友不解的问,为什么指挥官会冒着牺牲十个士兵的风险去拯救瑞恩?似乎这是一个错误的军事决策,因为显然“得不偿失”。朋友当时问我:“为什么那十个士兵对指挥官的决策没有怨言,相反却显得非常积极主动?”我回答他:“十个士兵认为瑞恩与自己目前的处境相比是弱者,所以他们就应该去拯救瑞恩,这是一种‘利己’动机。因为他们坚信今天他们帮助了瑞恩,等他们日后一旦也身处于弱势时,会有另外十个士兵帮助自己”。
我们应该告诉每个医务人员,在疾病面前患者永远是弱者,所以我们就有责任去拯救这些弱者。这种拯救的动机并非完全的“利他”,而是兼顾了“利己”的动机。换句话说,帮助患者就是在帮助我们医务人员自己。因为,我们今天是医生,但早晚有一天也会成为患者。我相信,如果本案当事医生接诊的是自己的儿子,是绝不会草率转院的。想一想,如果这接诊医生有朝一日自己的妻子也急需输血,是否就会醒悟自己的“过错”了。如果每个医务人员在对待自己的患者时,都能想到“拯救弱者就是在拯救今后我们自己”,我相信医务人员会将眼前的孕妇看作自己的亲人,医务人员的脸上也会流露出灿烂的笑容、更不可能草率推诿患者、漠视可能发生的意外和风险。
我国亟待完善医院现行《输血同意书》
借此机会,我还想谈谈《
献血法》第
十五条的第一款。我还想谈谈《
献血法》第
十五条除了规定了临时采血外,还明确了择期手术降低用血风险的办法。但是这些办法缺乏临床实际操作流程,多数患者并不了解。《
献血法》第
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