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赃物的善意取得及其回复请求权

  我国台湾“民法典”第949条规定:“占有物如系盗赃或遗失物,其被害人或遗失人,自被盗或遗失之时起,二年内,得向占有人请求回复其物,”第950条规定:“善意受让之例外—盗赃遗失物之回复请求之限制:盗赃或遗失物,如占有人由拍卖或公共市场或由贩卖与其物同种之物之商人,以善意取得者,非偿还其支出之价金,不得回复其物,”第951条规定:“盗赃遗失物之回复请求之禁止盗赃或遗失物,如系金钱或无记名证券,不得向其善意占有人请求回复。” 
  全国人大法工委.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5。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6。 
   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M].冯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52-454。 
  王轶.物权变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3。 
  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台湾:三民书局,1980:325。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21。 
  王轶.物权变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49。 
  陈华彬.物权法原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416。 
  高富平.物权法原论(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831。 
  王轶.物权变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3。 
  余劲松.国际投资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16。 
   末川博.货币的所有权.民法论集[M].东京:有斐阁出版,昭和35:2。 
  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11-218。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56。 
  王作富,等.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01。 
  王作富,等.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10。 
  史尚宽.物权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70。 
  王作富,等.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06。 
  胡云腾.刑法条案例精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43。 
  此处所谓的“盗赃”并非指盗窃罪中的赃物,而是泛指盗窃、抢劫、抢夺等非基于权利人意思丧失占有的情形。 
  王利明,等.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20。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68。 
   今孝泉太郎.物权法论[M].东京:有斐阁出版,1986:73。 
  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一册)[M].台北:三民书局,1992:159。 
   我妻荣.民法讲义Ⅱ物权法[M].东京:岩波书店,1952:231-232。 
   原岛重义.民法讲义3(修订版)[M].东京:有斐阁出版,1958。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975。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