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律师业的制度定位与职业文化特征
Chinese Lawyer’s industry system loc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张震
【摘要】律师服务业与市场经济一脉相承,律师文化关乎律师业的职业生命。挖掘律师职业文化的逻辑内涵、抽象律师职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建构中国特色的律师文化直接关系到我国律师职业整体的职业走向、职业价值和职业命运,不可等闲视之。无论中国有关律师职业制度定位的具体涵义怎么变迁,也不论这些立法制度定位的优劣与否,基于律师职业作为国家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服务主体与法律专业技术组织的特殊地位,中国特色律师文化作为中国律师职业整体的文化认同,均突出表现着公共服务性、专业竞争性、职业驰名性、市场稀缺性和政治边缘性特质。
【关键词】中国律师;制度定位;职业文化;内容与特征
【全文】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律师业也是一样,必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律师文化。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律师文化,尤其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律师文化,直接关系到中国律师业的自身生命力与社会作用力。这些关乎律师业的职业走向、职业价值和职业命运的重大课题,已经而且正在为世人所关注。而律师业作为一种职业存在,作为近现代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何以在历史的重大变迁以及平稳发展的过程中几近周折而不失长足进步之势,其表现为一种职业文化的特质在哪里,其制度定位与文化内涵是什么,所有这些关乎建构中国特色律师文化之重大理论导向问题,不能不为我们所关注与思考。
为此,笔者试对这一问题作一粗略探讨。
一、中国律师业的制度定位。
诚然,任何一种职业文化的生成与积淀,都是其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以及这一历史阶段既有的社会制度文化尤其是既有的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的产物与具体反映。中国特色律师文化的生成与积淀同样如此,它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文化和民主法治制度文明的必然产物与具体反映,其与其他社会职业文化一样,必然存在固有的民族性、政治性、市场性与职业性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共性特征。因此,我们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文化固有的民族性、政治性、市场性与职业性特征的统领下,以中国律师业发生发展的具体历史为经,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律师业与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为纬,方能客观地揭示出中国律师业特有的职业文化内质之所在。
1、中国律师业制度定位的基本内容。从中国律师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看来,中国律师业大致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的萌芽起步阶段和新中国的重建发展阶段。对后者,中国学界一致认同的观点是,它细分为创建起步阶段、恢复重建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规范拓展阶段等等。对此,时下已经有为数众多的学者和律师同仁们争相论证之,笔者在此不必赘述。只是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中国律师业的产生发展与成败兴衰,都与国家上层建筑的变革调整密切相关,都与社会个体权益的保障程度密切相关,都与国家对律师职业的制度定位密切相关。一句话,律师业虽然不是国家专政的工具,不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却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同的律师职业制度定位就会产生不同的律师职业文化,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