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投名状是对桃园三结义的颠覆还是继续?

  二、都是理性人的行为,是另一种情形的继续解说
  然而,果真是一种颠覆吗?果真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兄弟情谊吗?果真值得我们去惊讶和感叹吗?事情的表面也许是一种颠覆,我们从法经济学的角度看,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投名状并没有对桃园三结义构成任何的颠覆,而恰好是投名状把桃园三结义没有说完的逻辑继续说完。
  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收益与成本的计算。刘备、关羽、张飞选择遵守规则,不过一种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是在做了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之后的选择。他们遵守规则可以得到的一个很好的社会声誉和随之而来的兄弟支持和天下人的支持,最终的预期收益是实现人生的宏伟抱负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而代价则是选择遵守规则所可能收到的约束和其他的机会成本。三个人都充满壮志和豪情,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比什么都重要。三个人都认为遵守规则带来的收益会比违背规则带来的收益要大,所以他们选择了遵守规则。
  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都算是明白人,他们三个人对遵守规则可以得到的收益都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和分析,对违背规则的代价也都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他们选择是对的,他们得到了应有的规则体系给与的回报。他们得以名扬于天下,他们也得以在精诚团结、互帮互助于危难之间的兄弟情谊下奋斗。他们虽然没有实现最终的理想,但是还是实现了三分之一的理想,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他们也因为这些美好的故事而留下千古美名。
  庞青云选择违背规则,也是一种理性的经济人的行为,也是在做了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的选择,违背规则得到的收益是权力的个人独揽和个人私欲的实现,成本则是兄弟的制裁和社会的不好评价,他认为可能得到的收益要大于成本,所以他选择了违背规则。和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相比,庞青云他们三兄弟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没有一个“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宏大目标,庞青云自己的目标也就是为官朝廷。还有就是庞青云的判断力也没有达到刘备的高度和精确度,庞青云不算是一个地道的明白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之所以我们没有流传关于庞青云的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是有历史影子的还是纯属虚构),但是我们经久不衰地流传刘备的故事,也是因为刘备比庞青云棋高一着。因为这些原因,庞青云对背叛做出了乐观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庞青云的选择是错误的,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片尾金城武与李连杰决斗的一场戏就是投名状定下的“必杀之”惩罚规则的实施,在这场血光闪飞的杀戮戏中,金城武已抱定的玉石俱焚决心的惩恶架势终于把刀刺进了庞青云的胸部(虽然电影在此安插了一把朝廷的暗枪,但是金城武的行为无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庞青云对于自己违背规则可能得到的收益看的太肯定了太乐观了,而对于自己违背规则可能付出的代价看的太轻了,他根本而就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得到姜午阳这么强烈的攻击。他算错了可能的收益和成本。他在对成本与收益没有做出正确评估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的行为选择,也就因此得到了规则体系内的惩罚。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