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桃园三结义的法理解释

  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的故事是这样描写的:蒲州州尹臧一鬼欲谋自立,请关羽为帅。关羽杀之,逃往涿州范阳。张飞则在当地开了一家肉店。张飞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压住一把刀,并扬言如有人能搬开巨石,就分文不取,送肉给他。一日关羽路过张飞的肉店,搬动张飞用以压刀的千斤巨石而不受肉。张飞回店后得知消息,专门去到关羽入住的客店相访,并拜关羽为兄长。二人后来又遇到刘备,二人见刘备长相非凡,便邀其一起喝酒。刘备大醉而卧,只见有赤练蛇钻如刘备七窍之中,关羽觉得“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于是又共拜刘备为兄长。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这个故事虽然饶有趣味,但又未免荒诞。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的“桃园三结义”构思的就好一些[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一些。
  除了这里提及的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的诸多材料描写到三国演义的故事。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具有虚构性,但是不管有多种版本虚构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版本包括史书的记载至少对三个人的义气相交、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特点是认可的。可以把桃园三结义抽象为一种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然后我们可以对这种抽象出来的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的具体材料就采取三国演义里面的素材,因为这种版本为大家所熟知,而且是最生动最朴实的语言。
  二、桃园三结义所确立的兄弟规则是什么样的规则?
  三个人所遵守的规则是什么样的规则呢?上文描写到,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我们要分析他们遵守的规则是什么就必须对上面这段誓言进行仔细的分析。我们分析可以得出,他们的兄弟规则符合标准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但是他们的规则又是没有任何强制执行力的规则。
  关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目前在法理学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传统的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组成[③]。第二种是两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④]。第三种是新兴的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⑤]。我们认为上面第二种观点就是第一和第三种观点的简化处理,没有很大的理论观点的差异,而第一和第三种观点是基本一样的意思,只是用语稍有不同,第三种比第一种更加清晰。因此,我们认为三种观点没有本质的区别,相比而言,第三种观点有更加合理地解释了法律规范的法理逻辑结构。因此,我们就采取第三种观点作为我们论述的理论基础。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