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空点: S1 S2 S3 …… Sy
客体在该瞬空点的性质: Ms1+Is1 Ms2+Is2 Ms3+Is3 …+… Msy+Isy
主体对客体在该瞬空点性质的认识: Ks1 Ks2 Ks3 …… Ksy
但是,“瞬空点”、“客体在该瞬空点的性质”、“主体对客体在该瞬空点性质的认识”的对应关系一般如下所示:
瞬空点: S1 S2 S3 …… Sy
客体在该瞬空点的性质:Ms1+Is1 Ms2+Is2 Ms3+Is3 …+… Msy+Isy
主体对客体在该瞬空点性质的认识: Ks1 Ks2 Ks3 …… Ksy
或 Ks1 Ks2 Ks3 …… Ksy
或 Ks1 Ks2 Ks3 …… Ksy
或 ……………………………………
或 Ks1 ……
主体的认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是因为主体的理性是有限的。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是全知全能的。主体的认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在空间上的相对有限性,即主体要认识客体在其存续期间的任意瞬空点Sy的的本质具有相对不可能性。客体在其存续期间的任意瞬空点的本质Msy+Isy是什么,主体无法在Sy点认识到,也许会在若干个瞬空点以后认识到,但是具体在几个瞬空点后认识到,则有待于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这个瞬空点具有不确定性。二是认识在空间上的绝对有限性,即主体要认识客体在其存续期间的任意瞬空点Sy的本质的集合具有绝对不可能性。也就是说上面的等式不能成立。即Ks1+Ks2+Ks3+……+Ksy≠(Ms1+Ms2+Ms3+……+Msy)+(Is1+Is2+Is3+……+Isy),或Ks1+Ks2+Ks3+……+Ksy≠(Ms1+Is1)+(Ms2+Is2)+(Ms3+Is3)+…+(Msy+Isy)。
若要使上面的等式成立,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一是Ksy=Msy+Isy,也就是Ksy与Msy+Isy要一一对应,由认识在空间上的滞后性可知,该条件不能满足。二是Ksy的集合与Msy+Isy的集合相等。由客体存续的空间性可知,客体在空间上可以看成是由无数个瞬空点构成的。因为该瞬空点的数目是无穷的,主体无法预知该瞬空点的数目,所以认识在空间上具有绝对有限性。
三、非永恒性存在之存续及其发展的数量性及主体的认识在数量上的有限性
(一)非永恒性存在之存续及其发展的数量性
非永恒性存在的存续除了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外,还具有数量性。非永恒性存在的数量性的含义有二:一是以某个非永恒性存在为基本单位,将其外延不断扩展,形成新的非永恒性存在;在其不段扩展的过程中,后一个非永恒性存在的性质与前一个非永恒性存在的性质不完全一样。后一个非永恒性存在的旧质的保持量相对于其上一个非永恒性存而言,具有递减性;后一个非永恒性存在的新质的增加量相对于其前一个非永恒性存在而言,具有递增性;任意某个特定的瞬时点与瞬空点上的非永恒性存在,旧质的保持量与新质的增长量的总和衡定,为同一值。
二是以某个非永恒性存在为基本单位,将其不断分割,形成新的非永恒性存在;在其不段分割的过程中,后一个非永恒性存在的性质与前一个非永恒性存在的性质不完全一样。后一个非永恒性存在的旧质的保持量相对于其上一个非永恒性存而言,具有递减性;后一个非永恒性存在的新质的增加量相对于其前一个非永恒性存在而言,具有递增性;任意某个特定瞬时点与瞬空点上,非永恒性存在之旧质的保持量与新质的增长量的总和衡定,为同一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