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主体理性的有限性

  但是该等式是不能成立的。这是因为主体的认识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一方面,主体认识客体在某个瞬时点的性质是需要时间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在时间上赶不上客体发展变化的速度。在某个瞬时点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并不是客体在该瞬时点的性质,而是客体在若干个瞬时点(该处的若干可能为1、2、3……x)以前的性质。用时间序列表述如下:若“瞬时点”、“客体在该瞬时点的性质”、“主体对客体在该瞬时点性质的认识”能满足下面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时,我们就可以说主体的认识在时间上是无限的与至上的:
  瞬时点:      T1  T2  T3   ……  Tx
  客体在该瞬时点的性质:   Mt1+It1 Mt2+It2 Mt3+It3 …… Mtx+Itx
  主体对客体在该瞬时点性质的认识:  Kt1  Kt2  Kt3  ……  Ktx
  但是,“瞬时点”、“客体在该瞬时点的性质”、“主体对客体在该瞬时点性质的认识”的对应关系一般如下所示:
  瞬时点:     T1  T2  T3   ……  Tx
  客体在该瞬时点的性质:Mt1+It1 Mt2+It2 Mt3+It3 …… Mtx+Itx
  主体对客体在该瞬时点性质的认识: Kt1  Kt2 Kt3 ………… Ktx
  或         Kt1 Kt2 Kt3 …………… Ktx
  或         Kt1 Kt2 Kt3 ………… Ktx
  或          Kt1 Kt2 Kt3 ………… Ktx
  ………………
  主体的认识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是因为主体的理性是有限的。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是全知全能的。主体的认识在时间上是有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在时间上的相对有限性,即主体要认识客体在其存续期间的任意瞬时点Tx时的本质具有相对不可能性。客体在其存续期间的任意瞬时点的本质Mtx+Itx是什么,主体无法在Tx时认识到,也许会在若干个瞬时点以后认识到,但是具体在几个瞬时点后认识到,则取决于主体的认识能力,这个瞬时点具有不确定性。二是认识在时间上的绝对有限性,即主体要认识客体在其存续期间的任意瞬时点Tx的本质的集合具有绝对不可能性(因为集合元素的数目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上面的等式不能成立。即
  Kt1+Kt2+Kt3+…+Ktx≠(Mt1+Mt2+Mt3+…+Mtx)+( It1+It2+It3+…+Itx)或Kt1+Kt2+Kt3+…+Ktx≠(Mt1+It1)+(Mt2+It2)+(Mt3+It3)+(…+…)+(Mtx+Itx)。
  若要使上面的等式成立,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一是Ktx=Mtx+Itx,也就是Ktx与Mtx+Itx要一一对应,由认识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可知,该条件不能满足。二是Ktx的集合与Mtx+Itx的集合相等。由客体存续的时间性可知,客体在时间上可以看成是由无数个瞬时点构成的。因为该瞬时点的数目是无穷的,主体无法预知该瞬时点的数目,所以认识在时间上具有绝对有限性。
  二、非永恒性存在之存续及其发展的空间性及主体的认识在空间上的有限性
  (一)非永恒性存在之存续及其发展的空间性
  非永恒性存在存续及其发展的空间性与非永恒性存在存续及其发展的时间性相类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任何非永恒性存在在其存续期间都占有一定的、有限的空间。这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任何非永恒性存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存续的;没有不占据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非永恒性存在。二是指不论非永恒性存在及其存续的空间范围有多大,该非永恒性存在及其存续所占据的空间范围都是有限的,这里所说的有限性是相对于整体空间(抽象意义或绝对意义的空间)而言的。
  第二,在非永恒性存在存续的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非永恒性存在是由无数个瞬空[23]点构成的,该瞬空点具有连续性与相对间隔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