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宗教与法的表现形式不同
宗教与法各具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宗教表现为神、上帝的旨意,是一种捉摸不定的虚幻的表现形式,虽然也有一些记录在宗教典籍里,比如《圣经》里就有许多关于法律的记载,但那也是极少的一部分,法律的表现形式则是国家对法的有计划的编纂,制定法典,通过明确的法典、法条表现法律,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宗教的实现一般是在固定的宗教场所进行,而且一般都是集体的宗教行为,比如佛教的庙会,信仰佛教的人们一般都会在佛主、观音菩萨等等佛教大圣的生日期间集体去寺庙烧香拜佛,以求佛主保佑。这本质上是一种宗教行为,也是宗教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法律所规定的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需要法律来规范,法律的实现是通过人们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来达到,这一切都有国家的强制力做为其有力的保障。守法者会受到法律的保护,相反违法者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在这种保护与惩罚之间,法律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三)宗教与法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谈到宗教与法的联系时,宗教与法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实,在早期,宗教与法是浑然一体的。在古代欧洲的司法实践中,当遇到疑难案件时,法官会让双方当事人采取决斗的方式作出裁判,决斗胜利者胜诉,失败者败诉,因为人们相信公正平等的上帝是会站在正义者一方的。尽管这可能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但人们内心却毫不怀疑的接受这样的结果,并相信这就是真正的公平与正义,并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同样在中国古代还有关于獬豸的传说,獬豸在人们眼中是神兽,性知善恶,将其置于相争的两人之中,其触之者有罪,不触者无罪。可见,在人类历史上,无论中外,宗教与法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维护着社会秩序。宗教本来是掌管人们灵魂的指导原则,但它并不完全是抽象的。宗教经典中有关法律、法律的叙述比比皆是。在古代以色列和伊斯兰教中,宗教与法律是一回事,在古代中国,佛教影响是特别巨大的,在佛教的教义中,有许多诸如教人行善、禁止杀人、偷盗等教义,这些教义蕴涵了自然法的观点,与法律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一方面,任何宗教都十分强调法律的作用,另一方面,法律也极力保护那些符合法律要求的宗教教义,这表明,宗教需要法律的承认,法律需要良好的宗教教义的支持,两者互相影响,相得益彰。
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法律意味着秩序,意味着自己的有效统治,没有法律,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因此,无论实际情况如何,统治者一定会竭尽全力使自己的法律与人们心中的信仰相一致,让民众相信这是他们自己的法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去遵守法律,以维护自己的统治。伯尔曼说:“我们发现,在所有的社会里,虽然是以极不相同的方式,法律都需要借助人们关于神圣事物的观念”。[4]当法律借助神或上帝的名义颁布出来,它就获得了终极意义上的合理性,宗教强化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这时的法律的实施已经不是人们摄于权威的、单纯的、被动的遵守,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自觉的奉献和实行。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