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立法还要拖多久?
姜明安
【全文】
南都周刊特约记者 辛欣
编者按
10月24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行政强制法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在对草案主要问题进行了六处修改后,常委会决定继续对草案进行审议和修改。如果从1999年3月全国人大法工委正式开始行政强制法的起草工作算起,到今天,行政强制立法已走过8年时间。这期间,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曾首次对行政强制法草案进行审议,当时,有媒体称“行政强制法草案提交审议,出台的可能性极大”。然而,直到今天,行政强制法依然未见出台。
行政强制行为与老百姓的生活关系极大,近年来,由强制拆迁、城管没收查抄小摊贩、天价滞纳金引发的社会矛盾屡屡发生。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曾提道:“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一些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行政强制手段滥用的情况。”按说,尽快制定行政强制法乃众望所归,但为何这部法律立了8年,仍未能通过?是不是背后面临阻力?中国的行政强制立法将走向何方?本报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行政法学教授姜明安。
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大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是什么阻滞了立法进程?
南都周刊:我们从1999年3月就开始了行政强制法的起草工作,至今已有8年。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时,就有委员表示“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但直到前几天的二审,仍然没能通过。这背后是不是面临阻力?
姜明安:没有太多阻力,因为这个法不是在国务院起草,而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制定,这个法律直接规范的对象主要是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如公安、工商、税务、城管、卫生、技监等,他们即使对这个法律有异议,不喜欢这个法律限制和约束他们的各种强制权力,也很难参与和影响该法的立法进程,更谈不上阻止这个法律的出台。
南都周刊:那他们的上级或上级的上级部门,如国务院的相应部委,是不是会干预和影响这个法律的出台呢?
姜明安:也不会的,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现在的领导机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比较强的法治意识,能够认识到法律对行政强制行为进行规范的必要性。另外,国务院的部委基本不会直接实施行政强制行为,他们不会对之有太强烈的反应。当然,这个法律取消了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对行政强制的设定权,他们可能会有些异议,有些不高兴,但不会有人出来活动人大常委会,阻止法律出台。早几年
行政许可法取消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对行政许可的设定权,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反应较强烈,但也没有人给许可法出台设置太大障碍,只是在实际执行中有一些人进行消极抵制或规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