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型商用车集成开发先进技术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底盘集成匹配与性能优化、重型商用车驾驶室降低风阻的设计、驾驶室造型设计、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与优化、驾驶室结构设计与匹配、驾驶室降噪技术和舒适性设计等。该领域出现的专利文献大部分来自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国外申请主要来自日本、欧洲。不过,近三年新公开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仅约720件,相关技术主要分布在如下领域:
第一,构件连接技术。例如,03111835.6号文献涉及一种重型载重汽车可提升后支撑轴的连接方法,其中,支承轴摆臂的上部左端孔的公称尺寸为81至100mm、尺寸公差为0.054mm,轴头的公称尺寸为81至100mm,尺寸公差为0.035mm,支承轴摆臂的上部右端孔的公称尺寸为101至120mm,尺寸公差为0.054mm,轴中部的公称尺寸为101至120mm,尺寸公差为0.035mm。
第二,齿轮技术。例如,200410024132.4号文献涉及一种重型汽车主动伞齿轮局部软化新工艺。步骤是:对螺纹端部过渡圆弧处感应加热;对螺纹部位扫描感应加热;停止加热,工件空运行返回至螺纹端部过渡圆弧区感应加热的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加热循环;按照上述步骤对工件进行N次脉动循环加热后停止;将工件在空气中冷却。
第三,车型技术。例如,02816515.2号文献涉及一种车身构型。它利用车身在平轧制底盘上的互换性开发新车型。汽车互换车身、模块的能力使人们能够自由互换各种能够在轧制底盘上互换的汽车、货车、重型设备、机器以及RV车身等。该技术可把各种座位结构设置、不同类型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声音、灯光及其它改进反映到车身。
第四,驾驶室技术。例如,200480037488.X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载货汽车驾驶室的车顶伸展区。驾驶室包括:在前进方向上的左柱,在前进方向上的右柱,以及在前进方向上设置在门切口后的至少一后左柱和至少一后右柱,车顶伸展区至少包括被车顶罩覆盖的两个车顶弧拱。第一车顶弧拱从左柱延伸到后右柱,第二车顶弧拱从右柱延伸到后左柱。200480022697.7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的驾驶室,包括两个空心型材支架,它们连接到一个支承结构上并且支承在该支承结构上,使得在有力作用到前端部上的情况下,空心型材支架将力继续传递到支承结构内。200610018463.6号文献涉及一种驾驶室半浮前悬置装置,包括与驾驶室固定连接的上支架,与车架固定连接的下支架,以及连接在上、下支架之间与上支架通过翻转轴活动连接、与下支架固定连接的橡胶支撑总成。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