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关于经济调制法本体的方法论——组织理论的视角(上)


【关键词】组织理论;经济法;经济调制法;宏观经济调控法;微观经济规制法

Key words: organization theory; economic law; economic regulation law;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law; microeconomic regulation law

【全文】
  目 录
  摘要与关键词
  Abstract and Key words
  引言……………………………………………………………
  第一部分 从语义与学术意义上的分野看经济调制法……………………………
  一、语义学意义上的经济法与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区分的必要性……………
  二、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的三种称谓及其评价…………………………………
  三、用经济调制法来称谓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的缘由…………………………
  (一)调制体现了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的质的规定性…………………………
  (二)与调制相近的语词不能准确、完整地体现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的质的规定性
  (三)“经济调制法”比“调制经济法”更能体现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的质的规定性
  第二部分 定义“经济调制法”的方法……………………………………………
  一、与“定义”有关的名词的界定与区分………………………………………
  二、逻辑学上定义的方法及其困境与完善………………………………………
  (一)逻辑学上定义的方法………………………………………………………
  (二)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困境与完善…………………………………………
  三、本文定义经济调制法的方法与步骤…………………………………………
  第三部分 人性假定与经济调制法………………………………………………
  一、假定的含义、意义与选择……………………………………………………
  二、人的本性是自利的……………………………………………………………
  (一)个人的本性是自利的………………………………………………………
  1.有关个人的本性的三种观点极其批判………………………………………
  (1)有关个人的本性的三种观点………………………………………………
  (2)上述有关个人的本性的三种观点之批判…………………………………
  2.个人的本性是自利的…………………………………………………………
  3.为什么个人的本性是自利的…………………………………………………
  (二)作为组织的人也是自利的…………………………………………………
  (三)作为组织的成员的个人与组织的本性也是自利的………………………
  三、人本自利与经济调制法………………………………………………………
  第四部分 法的一般本质 …………………………………………………………
  一、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二、法是调整主体间利益关系的社会规范………………………………………
  三、法是以组织的强制力为后盾,调整主体间利益关系的社会规范…………
  (一)组织理论简介………………………………………………………………
  (二)组织的强制力与法…………………………………………………………
  (三)法是以组织的强制力为后盾,调整主体间利益关系的社会规范………
  第五部分 经济调制法的特殊品格 ………………………………………………
  一、经济调制法的调制性…………………………………………………………
  (一)人类的交往模式与法的分类………………………………………………
  (二)调制的含义及其区分………………………………………………………
  (三)经济调制法的调制性………………………………………………………
  二、经济调制法的经济性…………………………………………………………
  (一)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
  1.资源配置 ………………………………………………………………………
  2.帕累托最优 ……………………………………………………………………
  3.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
  (二)市场失败、国家失败与组织失败…………………………………………
  1.市场失败 ………………………………………………………………………
  2.国家失败 ………………………………………………………………………
  3.组织失败 ………………………………………………………………………
  (三)组织失败与经济调制法……………………………………………………
  (四)经济调制法的经济性………………………………………………………
  三、调制性与经济性的内在联系…………………………………………………
  第六部分 经济调制法的法律概念及其意义 ……………………………………
  一、经济调制法的法律概念………………………………………………………
  二、经济调制法概念的意义………………………………………………………
  (一)重构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的体系…………………………………………
  1.宏观经济调控法与微观经济规制法 …………………………………………
  2.经济调制主体法与经济调制行为法 …………………………………………
  3.国家法意义上的经济调制法与非国家法意义上的经济调制法 ……………
  4.组织失灵意义上的经济调制法与组织局限意义上的经济调制法 …………
  5.古代经济调制法、现代经济调制法与未来经济调制法 ……………………
  6.市场失败性经济调制法、国家失败性经济调制法与第三部门失败性经济调制法……………………………………………………………………………
  (二)经济调制法与传统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完善……………………………
  (三)经济调制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所获奖励 …………………………………………
  指导老师的评语
  
  引 言
  家母问我大学主修的是什么专业?我答曰:经济法学。伊再问我经济法学研究的是什么?我说是经济法。她继续问我经济法是什么?我把李昌麒老师主编的《经济法学》上的有关内容给她讲了一遍,她不知所云,我也在心里犯嘀咕:经济法就是李老师说的这样吗?如果李老师说的是对的,那么怎样处理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尤其是与行政法、民商法的关系呢?这个疑问在我上本科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我把研究生阶段的主修专业依旧定为经济法学。当时我想经济法是什么对于一个经济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讲应该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如果连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都不清楚,又怎么对其进行研究呢?
  可是随着学习与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尤其是在面对其他部门法学者的追问时更是如此。因为经济法是什么不仅是一个定义的问题,更是一个本体论的问题。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确切而简短的说明。要达到定义的要求,需要对所定义的事物的有关内容与形式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这对像我这样一个经济法学的初出茅庐者来说有些勉为其难。
  本体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事物的本体如同抛物线,我们对事物本体的认识如同抛物线的渐进线;渐进线可以无限的接近抛物线,但是永远无法与抛物线相接;我们对事物本体的认识可以无限的接近事物的本体,但是我们对事物本体的认识永远无法与事物的本体同一。所以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经济法是什么就是要认识经济法的本体。要使我们对经济法是什么的回答(对事物本体的认识)与终极真理一致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对经济法本体的寻求,也不能说对经济法本体的认识没有意义。从方法论、本体论、价值论、规范论与运行论的学科体系构建方法来说,探究经济法的本体很有意义,也很紧迫。一方面我们对与经济法有关的一切问题的认识都离不开对经济法本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对经济法本体的认识的不一致严重的束缚了经济法学的发展。
  对经济法本体的认识有多种路径,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认识经济法的本体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路径。方法论是指各种方法的综合以及关于方法的基本理论,它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是关于方法的规律性知识的体系[1]。本文将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的本体进行探索。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各个部分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我认为应将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与语义学意义上的经济法相区分,用经济法来指称语义学意义上的经济法,用经济调制法来称谓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这就是本文的第一部分,即“从语义与学术意义上的分野看经济调制法”。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经济调制法。定义的方法是认识经济调制法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本文的第二部分“定义经济调制法的方法”。在这部分本人对逻辑学上“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困境与完善做了论述,并归纳了定义经济调制法的方法与步骤:第一步假定人的本性是自利的,第二步简要探讨法的一般本质,第三步探究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的特殊品格。这三步分别对应本文的第三部分“人性假定与经济调制法”、第四部分“法的一般本质”与第五部分“经济调制法的特殊品格”。紧接着探讨了经济调制法的法律概念及其意义,这就是本文的第六部分。最后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简短的总结,这就是结束语部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