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言有物

言有物


廖盛芳


【关键词】物;道德
【全文】
  随着物权法的出台,物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人在谈论当前我国民主法制的进展情况时,变得言之有“物”了。
  人类关于物的研讨早已开始,到古罗马帝国时代已经谈得很深入了,罗马法的规定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一点。罗马法对物规定得很细致,细致到让人觉得有点婆婆妈妈。法律是对生活场景的抽象,从罗马法婆婆妈妈的规定中,我们可以想见,古罗马人在说到物的时候几乎是毫无遮拦,无所不谈。古罗马人的这种性格被后人继承下来,并且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发扬光大。
  但是,传统中国人对这样的性格却并不看好。中国传统上是个伦理型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在中国人看来都具有道德的意味。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古代中国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希望人人都成为君子,君子是道德楷模。君子重视的是义,关注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有关物的话语自然就不能老是挂在嘴边。像古罗马人那样津津乐道地谈物,甚至还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这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就是有损于君子风度的小人行为,为君子所不取。
  回避物的话题并不表明我们也回避物本身,事实上,人类生活须臾离不了物。人类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是物,离开了物,人,将无法生存,无论他是小人还是君子。一部中国历史既是中国伦理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不断制造、占有和消费物的历史。物在中国的发展就像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中国人对于物虽然说得不多,但做得却不少,而且曾经做得很出色,中国人所拥有的物曾经独步天下。
  中国人多做少说的特点令许多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一特点使我们显得有涵养,但它同时也使我们常常王顾左右而言他,使我们的话题常常远离生活的主战场。我们整天做的、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往往不能摆到我们的桌面上来谈论。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古代中国经济条件的限制,物的话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展开,关于物的许多问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本糊涂账。
  糊涂账使我们在面对物时缺乏算计,结果往往造成挥霍滥用和分配不公,而且影响着我们对物的奥秘的探索。人类进入近代以后,在事关物的问题上,中国人的行动明显落后于世界的步伐,这就很说明问题。糊涂账也使我们许多人成为言语的君子,行动的小人。因为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而物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别是对于劳苦大众来说更是如此,要生存下去就免不了要“斤斤计较”,要做小人。糊涂账还给我们带来不少祸端。由于没有理清“账目”,一旦发生纠纷,往往是非难辨,双方各执一词,甚至争得头破血流。
  如今,我们已走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市场经济意味着主体独立、利益多元和等价交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算计。同时,我们的发展还面临着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经济全球化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在压力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更要学会算计。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