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取得时效的制度构建及其与诉讼时效的关系

孙宪忠:《中国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基本考虑》,载其著《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70页。
柳经纬:《关于时效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5期。
刘保玉:《物权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页。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第148页。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第148页。
刘保玉、钟淑健:《取得时效制度若干问题探讨》,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第149页。
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91页。
史浩明:《取得时效制度研究》,载《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陈华彬:《物权法》,第215页;温世扬、廖焕国:《取得时效立法研究》,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董学立等:《时效取得制度中的善意与恶意》,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
刘保玉:《物权法》,第213~214页。
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10页。
转引自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19页。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第159页。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第294页。
持肯定意见者如史尚宽、王泽鉴、曹杰等,参见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王泽鉴:《民法物权》(通则·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1-192页。曹杰著:《中国民法物权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持否定意见者如姚瑞光等。
在诉讼时效制度中,单纯的请求也以作为诉讼时效的相对中断事由为宜。参见汪渊智:《我国民法诉讼时效制度之构想》,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参见史尚宽:《物权法论》,第81页。
参见谢在全:《民法物权论》,第162页。
参见该建议稿第280-284条。
参见该建议稿第71条,在王利明教授此后主编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物权编(第五编)中对此未作规定。
王泽鉴:《民法物权》(通则·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
肖厚国:《取得时效的实践价值》,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第157页。
肖厚国:《取得时效的实践价值》,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柳经纬:《关于时效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5期。
刘保玉、钟淑健:《取得时效制度若干问题探讨》,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页。
参见1992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国营老山林场与渭昔屯林木、土地纠纷如何处理的复函》。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第430页。
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87页。
参见李婉丽:《中国典权法律制度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页。
参见史尚宽:《物权法论》,第85页;王泽鉴:《民法物权》(通则·所有权),第197-198页;谢在全:《民法物权论》,第163-164页。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物权编》,第80页。
张晓都:《论知识产权的时效》,载《法律适用》2001年第6期。
温世扬、廖焕国:《物权法通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页。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9页。
参见徐国栋:《论取得时效制度在人身关系法和公法上的适用》,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如在罗马法中存在时效婚,参见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91-192页。
唯须注意的是,法国民法典中并未出现“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的字样,后世学者仅仅依据其对时效效果和时效期间的不同规定中,推断出法国民法典中有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之分。此与同采统一并存立法体例的日本民法典不同,由此也可以看出,法国民法典之所以采纳了这种立法体例,并非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历史形成的。
历史法学派之所以在时效立法问题上斥注释法学派的主张是对罗马法的篡改和反动,与历史法学派的历史地位有关。由于该学派是继注释法学派之后对罗马法进行新一轮研究的,其研究必然带有这么一种倾向:即力求找出注释法学派对罗马法的篡改,甚至《学说汇纂》对学者原意的篡改,以恢复罗马法的本来面目,展现罗马法的光辉,妥当的继受罗马法。该观点参阅J·M·凯利著,王笑红译《西方法律思想简史》,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310页,转引自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3页。
诺维茨基著、康宝田译《法律行为·诉讼时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74页,转引自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707页。
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第395页。
刘保玉、钟淑健:《取得时效制度若干问题探讨》,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
屈茂辉、李龙:《论民法典总则的功能及体系》,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2期。
王泽鉴:《民法总则》(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页。
谢哲胜等:《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以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