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和黑格尔的关于主体和人格的论述影响了一大批法学家在阐述主体问题时的观点。如德国法学家拉论兹在论述人格时就引用康德所说的:“人依其本质即为目的本身,而非其他人达到目的的手段。”参见(德)卡尔·拉论兹,王晓晔等译:《德国民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Adler,Die Persoenlichkeitsrechte im allgemeinen buergerlichen Gesetzbuch;Festschrift zur Jahrhundertfeier des Allgemeinen Buergerlichen Gesetzbuchs,1.Juli 1911,Teil Ⅱ,Wien 1911,S.176. Dieter Leuze,Die Enwicklung des Persoenlichkeitrechts im 19.Jahrhundert,Verlage Ernst und Werner Gieseking,1962,S.15. 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我国台湾学者也认为权利主体和人格含义是相同的。参见施启扬:《民法总则》,台湾大地印刷厂1993年版,第65页。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Philosophie des Rechts : die Vorlesung von 1819/20 in einer Nachschrift , Frankfurt/M. : Suhrkamp, 1983,S34. Ernst Zitelmann,Begriff und Wesen der sogenannten juristischen Personen , Leipzig : Duncker & Humblot, 1873,S68. 村上淳一:《德国“市民社会”的构建》,法学协会杂志,86卷8号,昭和45年。转引自(日)星野英一著,王闯译:“私法中的人”,载《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法)莱翁·狄骥著,钱克新译:《宪法论》(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24页。 Coing,Dissertation,Der Rechtsbegriff der menschlichen Person und die Theorie der Menschenrechte,Beitraege zur Rechtsforschung,Berlin und Tuebingen 1950.S.38. 转引自(日)星野英一著,王闯译:“私法中的人”,载《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各国民法在关于行为能力方面均设置例外,就是纯受利益的行为效力不受行为能力的影响。 参见俞江著:《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页。 人们经常忘记自然人的人格其实通常还是以生命的存在为前提的,这一点就是人格与伦理性联系的一个重要例证。 董学立著:《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5期。 (奥)凯尔森 著,沈宗灵译:《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93、109页。 Ernst Zitelmann,Begriff und Wesen der sogenannten juristischen Personen : Preisschrift,Leipzig : Duncker & Humblot, 1873,S.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