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
主持人:
刚才两小时里,韩老师分析了
宪法的专业化、专业精神以及宪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我想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法学学的问题。那么,这个方面的研究,朱苏力是一个,然后就是韩老师了。韩老师作了实证的调查,统计了很多的数据,对宪法学的研究作了一个趋势的分析。
大家都非常了解,我们的林来梵教授在他非常有名的一本书中提出了“规范宪法学”的方法,我想这是一个与韩老师所将的专业化问题密切联系的,大家是否很想听一下林老师是怎样考虑这些问题的?下面我们欢迎林老师。
(掌声)
(韩老师:我来给你拿椅子,讨好他一下,评论的时候少批评我啊。)
(笑声)
评议人:
嗯,这是如坐春风的两个小时。韩老师口才很好,我还想继续听下去,结果时间有限。同学们可能有些敬畏韩老师,没有提出更多的问题。我们浙大的同学啊,要勇敢一些,因为我们请来这样大牌的教授啊,很不容易。我经常和笑侠院长说,我们是“乡下人”啊,能请到“城里人”,是很不容易的,要珍惜这种机会。(笑声)
韩老师讲了之后,我基本上就不必讲了,我口才确实又不好,专业水平也有限。但是,我们孙老师说是为了“多元化”,让我也来讲一讲,做一下评议。要说“多元化”,你看韩大元教授他是“大元”,(笑声)而我这个就只能算“小元”了吧,(笑声)“小元”评“大元”注定是冒昧的,但既然是为了“多元化”,我就来说几句。
韩老师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很亲切,在浙大许多同学中都是很亲切的,不仅像刚才有个同学说的那样在现今宪法学界长得最帅的,(笑声)(韩大元教授插话:唉,没有没有!刚才那位同学,你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这是非常好的;但你得出的结论,就不符合实际了。)(笑声)呵呵,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呢,我们都非常熟悉韩老师的理论,这个理论呢,和我个人所倡导的“规范宪法学”有很大的近似性。大家都知道,韩老师是我国宪法学界最早提倡和研究
宪法解释学的学者,我们这里有的同学曾经做了梳理,发现在九十年代初,韩老师就已经提出
宪法解释学的概念与学说。这个在中国宪法学界的确是很不简单的。能够接触到
宪法解释理论、并且关注
宪法解释理论的发展,这本身就已经涉及到我们所讲的宪法学专业化的问题了。韩教授这几年一直在这方面努力耕耘,颇多斩获。
在这种意义上,韩老师今天讲的话题,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可以看到,他是站在超出
宪法解释学或者说法教义学意义上的
宪法解释学之角度上,透过高屋建瓴的透视,第一方面厘定了“宪法学专业化”的内涵,第二方面用大量的数据来实证分析06年我国宪法学界的研究状况,第三,对这个状况进行评价,第四呢,则预测了中国宪法学发展的趋向。在这样一个严谨的结构下面,展开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这种研究啊,我觉得对促进我国宪法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有时候研究一个学科,往往会埋没在、或者沉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很难对自己的研究再进行反思。而这样一篇文章啊,恰恰就是反思本身研究活动的状况。这就是刚才孙老师所讲的“法学学”,也就是日本宪法学教授内野正幸所提出的“宪法学学”概念。它不止于是研究
宪法问题,而是研究宪法学问题,即把宪法学本身就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把握。而这一点也恰好超出了韩大元教授本身一向所提倡的
宪法解释学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到,韩大元教授是我国宪法解释理论的旗手,但实际上跟我们规范宪法学还是比较一致的——也不仅仅限于只关注
宪法解释,还会超出
宪法解释。这有点像楚留香那样,会跳上屋檐,回首返观宪法学的情况。(笑声)
韩大元教授在今天的演讲中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
宪法”。韩大元教授对
宪法是情有独钟的。对于这次他的到来,我很激动,因为我也是从事宪法学研究的,作为同行、也作为多年交往的朋友,自然很希望他来。昨天我就在预测,这个“宪法学的专业精神”,他会讲什么?我昨天还在自己的博客上专门写了文章,自作聪明地作了一下预测,里面提到一个故事,说前阵子我去北京开会,看到大元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非常性情中人的教授王人博在交谈的时候,有位年轻人,就是社科院的李洪雷博士就在旁边说:你看我们韩老师,满口都是
宪法、
宪法,离开
宪法他就不能生活了,
宪法已经渗透到他的血液里面去了。我就想,这“言必称
宪法”,其实就是一种宪法学的专业精神。我原以为他今天会讲这个呢。没想到他今天讲的是更加具体、更加规范的内容。确实,引起了我很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