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黎明前的博弈》连载三十二

  我说完后,会场上沉默了几秒钟,不一会儿,在礼堂后排的一位中年人首先站起来开始提问,一看到他,我浑身上下直哆嗦,一种不自然的表情由然而生,真是太突然了,太令人惊讶了,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呢,这不是有意给我难堪吗?他会给我出什么难题呢?我该怎么回答他呢?真是冤家路窄……
  “耿依林老师,上午好,我是美华工程公司的负责人曹东明,我看过您写的有关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方面的系列文章,我感觉到您今天讲课内容别具匠心,非常新颖,……”说到这儿,他停顿了一下,我赶紧接上他的话茬,说了一声谢谢,但转又一想,他是不是在耍我呢?是不是在讽刺挖苦我呢?还是真正地发自他的内心。我想,他肯定是话中有话……
  “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您回答:第一,您今天讲课内容好像与您的许多文章观点不一致,我们是听你今天的,还是相信你公开发表的文章?第二,工程究竟应该由谁主管?您的许多文章都认为,各级财政部门主管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政府采购活动,但您今天却旗帜鲜明地认为,建筑工程的主管部门和监督机关只能是各级建设部门。可是,大家都知道建筑工程也是工程,对此,请问您怎么解释?第三,从您的文章来看,各级建设部门都属于采购人,但实践中,各级建设部门一方面是城市建设的业主,另一方面又是监督部门,请问怎么解释?第四,今天的课,您将政府采购制度批驳得一无是处,但这好像与您以往的观点格格不入。我的提问完毕。谢谢!”他刚才的发问,真有些咄咄逼人的气势,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不会对我友好,也不会在众人面前给我留点颜面,他似乎要将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到我身上,可我又仔细分析一下好像也不尽然,我迟缓几秒钟后,心情恢复了平静……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人的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我过去的文章只能代表过去的观点,市场经济每时每刻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同样,人的思想内容必须跟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能老是固守过去的一些想法,这正如壮丽的长江,表面上是静止的,但江水时时刻刻都在悄悄流淌,我的思想也不可能永远是静止的;其二,关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批评,以往公开发表的文章在完成撰写时,我认为更多的是批评内容,但中国新闻出版行业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他们要考虑到的问题有许多,比如说,我的观点是否与国家宏观政策相符、是否适合读者的口味、是否符合他们领导意图等等因素,编辑们会对我的论文草稿进行相应的编删。而今天在这儿,我可以口若悬河,毫无顾忌,不受到任何约束,且所说的内容都是原汁原味,大家可能会看到更真实的我……”说到这儿时,我又注意观察下面的表情,好像大家都非常赞同,我继续进行阐述……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