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为权利而斗争》译后记:为“什么”而斗争?

  二、翻译其事
  1.译事缘起
  约在2002年4月的一次聚餐中,与人闲谈起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尚无德译全本,席中商务印书馆陈小文先生遂约我担当译事,我随口应了一声。不料,陈先生很快寄来选题申报表,并嘱要请名家作选题审核。对陈先生的诚邀,却之显然不恭,只好从命请我校张晋藩先生出具专家意见。于选题初审通过之后签订出版合同之前,我即动笔翻译,进展顺当。不久,陈先生打来电话,说潘汉典老先生也想在商务印书馆出此书,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潘老先生是启蒙我辈学业的“汉译名著”的主译之一,且早在1947年就节译了耶林此书。我当即表示,不用为难,当选潘老先生的。译事告停。
  一年之后,陈小文先生又造访法大,当面再表歉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场的我的同事米健马上说,可将我的译本放至“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中。我不想与潘老先生媲美,未敢应允。然他们俩一再开道,说一书多译在译界并不少见,况这次也是事出有因,更谈不上不尊重学术前辈,云云。犹豫良久,半月后,我答应了米健,权作潘译的补充读本。
  2004年4月,我刚从翻译恩吉施的《法律思维导论》中解脱出来后,即着手续译之事。后在DAAD资助下,于同年8、9月在法兰克福大学初译完此书。在我所翻译的书中,此书最薄,却历时最长。
  2.德文版本
  《为权利而斗争》(Der Kampf ums Recht)有不同的德文本,初为耶林1872年3月11日在维也纳法律协会(Juristische Gesellschaft)的同名告别口头演讲。据不同的速记笔录,演讲分别发表在该协会的司法和国民经济刊物《审判厅》(Gerichtshalle) 3月14日第16期第22号(见本书附录),和维也纳《法律公报》(Juristische Blätter) 3月17日第3号上。随后,耶林对之作了详细修改和较大扩充,于1872年7月,交由维也纳的曼茨出版社-书店和大学-书店(Manz’sche Verlags- und Universitäts-Buchhandlung, Wien)出版发行,但标题改为“Der Kampf um’s Recht”。
  耶林生前曾多次修订这个全本,他在去世前一年,即1891年7日1日,还为第10版写下最后一个序言。至1921年有了第20版,后许多出版社根据不同版次大量重印。1925年R·胡赫(R.Huch)编出了一个新版,但是否为节本,未找见原文不敢断定。可以肯定的节本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Vittorio Klostermann 出版社于1943年(一说1944年)所编,1948年再版,印数逾万,其最新的是2003年版(自1977年由弗莱堡大学A·霍勒巴赫教授接手)。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