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阿道夫;冯•拜尔(Adolf von Baeyer)德国化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185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后开始任教。因在研究染料和有机化合物、合成靛蓝和砒霜合成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05年获奖。
16.爱德华;布赫纳(Edvard Buchner)德国化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因在生物化学研究及无细胞(酶)发酵等方面的贡献于1907年获奖。
17.里夏德;维尔施泰特尔(Richard Willstätter )德国化学家,因对叶绿素和植物色素的研究于1915年获奖。
18.弗里茨;哈贝尔(Fritz Haber)德国化学家,在担任洪堡大学教授期间(1911-1933年)因发明用氮和氢合成氨的哈贝尔棽ㄏ7ㄓ?/FONT>1918年获奖。
19.瓦尔特;奈恩斯特(Walther Nernst)德国物理化学家,在第一次担任洪堡大学教授期间(1905-1922年)因阐明热力学第三定律于1920年获奖。
20.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化学家,曾在其叔父、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米尔•菲舍尔资助下进洪堡大学深造。因关于血液、胆汗的色素研究并研制人造血红素晶于1930年获奖。
21.彼得;德拜(Peter J•W•Debye)美籍荷兰物理化学家,在开始任洪堡大学教授的同一年(1936年)荣获此项殊荣,原因是他提出了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的偶极矩的测定方法以及对电子衍射、气体中的X射线的研究。
22.阿道夫;博特纳特(Adolf Butenandt)德国化学家,由于对性激素的化学研究于1939年获奖(但未接受)。
23.奥托;哈恩(Otto Hahn)德国物理化学家,曾任洪堡大学教授多年。因发现原子核裂变于1944年获奖。
24.奥托;迪尔斯(Otto Diels)德国化学家,曾在洪堡大学任教12年(1904-1916年)。因发现和发展二烯合成法于1950年获奖。
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5.埃米尔;冯;贝林(Emil von Behring)德国医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并于1889-1895年在该校工作。因研究抗毒素血清,尤其在运用血清治疗防治白喉和破伤风等病症方面的贡献于1901年获奖。
26.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德国病菌学家,在任洪堡大学教授、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期间,因分离并确证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结核病菌、霍乱弧菌于1905年获奖。
27.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Otto Heinrich Warburg)德国生物化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并任教授(1914-1923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于1931年获奖。
28.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德国细菌学家,曾主持洪堡大学科赫传染病研究所的工作。因发现中和白喉毒素的抗菌素、研制成功治疗梅毒的“606”于1908年获奖。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