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勃兰登堡门四周的建筑全部被毁。二战后德国和柏林被一分为二,幸好德国人在战前为整个雕塑制作了石膏模子。战后的柏林分为东西两部分,勃兰登堡门正好处于东柏林的地盘。1956年东德决定重建勃兰登堡门,但当时西柏林政府拥有石膏模子,于是他们便请求西德给予帮助。西德把塑像制好以后,交给了东柏林政府。东德把女神手中权杖上的鹰和十字锯掉并存放到博物馆里面。 1961年8月13日,原东德围绕西柏林修筑了一道围墙,封锁了勃兰登堡门,并在东西柏林分界处建起“柏林墙”,作为德意志统一象征的勃兰登堡门成了军事禁区,也成了德国分裂的标志。以前由于紧挨着柏林墙,使它成为东西柏林分裂的代表建筑,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古迹。
1989年11月9日,勃兰登堡门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并从此成为德国统一的标志。柏林墙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围绕西柏林建造的界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后经过多次改建。它曾是两建筑物和一条窄长的带状禁区。其外层是一堵墙,紧靠西柏林边界。墙高3.5米,水泥板结构,上都为圆水泥管,使人无法攀缘。至1979年5月止,在西柏林周围共筑了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以及253个陈望台、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防汽车场。另外还有一触即发出信号的铁栅栏、自动射击系统和巡逻道各123.5公里。柏林墙有7个过境通道,其中有1个专门为盟军、外交官和外国记者所用。柏林墙最壮观地段有2处,最严密的一处在波茨坦广场,这里有两道墙,两墙之间有一大片开阔地,地上重重叠叠地摆着防坦克用的白色三角铁架,另一处是勃兰登堡门一带,整个门在东柏林界内,往西走几步就是柏林墙外墙,墙外北面是原德意志帝国的国会大厦。1989年底柏林墙被推倒。1990年10月3日两德重新统一后,联邦政府几经周折终于在1993年春取得市民们的谅解,决定重建一堵象征性的柏林墙,以纪念现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新柏林场墙只有70米,但体现原貌,岗亭、“死亡地带”、铁丝网等一应俱全,并定于当年8月13日开放,相当于是一个微缩景观。
柏林墙倒塌后,勃兰登堡门于1989年12月22日再次对外开放,成为统一的象征。由德国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大战,61个国家,20多亿人被卷入战争,参战士兵超过1亿人,大约9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千万人流离失所,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是全世界人民都不会遗忘也不能遗忘的历史。而如何对待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是这个曾经失去理性的民族必须面对的一次考验。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并在欧洲联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世界各国所接纳。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