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一个法学教师的访德琐记——之战争与和平:柏林三日游(3)

  俾斯麦不愧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英雄,他致力于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实施他的铁血政策,但是却不同意把军队用来扩张国家的领土,他总结拿破仑战争时代杂社会动荡的教训不安,希望德国成为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强国,在整个欧洲和平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遗憾的是,俾斯麦的政治智慧在很长一段时期,没有被后来的德意志当权者继承,而他赖以成功的铁血政策为后来的当权者烂熟于心。这就有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在胜利柱(Siegessaeule)广场,向东是6月17大道,东头就是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er Tor),再向东就是菩提树下大街了。盛名在外的勃兰登堡门是一座以沙石为建筑材料建造的柱廊式城门,面向东方,古典希腊风格的凯旋门式风格,两侧共有六个多立克式的圆柱,支撑着11米深的五条通道。门楼顶上有一座青铜雕塑,是胜利女神驾驶着罗马式战车的形象,即四匹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双翅女神,一手执杖一手提缰绳,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仅存的城门,柏林城的标志。柏林人选择勃兰登堡门作为城市的标记,不仅因为它是一座辉煌的古迹,更主要是勃兰登堡门的历史意义。这座原先的城门历尽岁月的沧桑,目睹了德意志人为了德国的统一和发展壮大而进行的无数次战争,饱含着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心酸,见证了德国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
  勃兰登堡门的建设是因为有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和强大,是当时普鲁士王国全盛时期的反映。1753年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有14座城门的柏林城,同时以家族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到1788年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了德意志帝国,为表示庆祝便建了这一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共有5条通道,还在门的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的雕像,四匹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双翅女神,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象征和平。1794年,勃兰登堡门顶上装饰了四马战车及胜利女神塑像。
  1806年的10月27日,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率领强大的法国军队飓风般地席卷了欧洲,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这片位于欧洲中部的土地,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勃兰登堡门,把和平女神和四马战车当作战利品从勃兰登堡门上拆下,运回了法国。 屈辱再一次降临,它唤醒了深藏在德意志人心灵中的沉痛记忆。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击败,巴黎也被同盟军所占领。德国人在卢浮宫里找到了勃兰登堡门上的雕塑,他们把塑像运回柏林,重新安装在勃兰登堡门的上方。为了纪念塑像的凯旋归来,雕塑家把和平女神改成了胜利女神,让她的手中高举着由普鲁士神鹰和十字架组成的权杖。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