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环境法研究的多元伦理视野

  二、挑问自身的法律伦理视野
  环境法虽在其幼稚期难免要依赖环境伦理而维持存续,但它一旦发展成熟必然会形成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实现由哲理到法理的飞跃。环境伦理的法律化和环境法律的伦理化分别是环境法发展中的两个阶段,而法律伦理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和第二阶段中起了关键作用。法律伦理“研究法的伦理蕴含和法的运作过程中的各种伦理关系和道德问题,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从而为法律的创制和实施过程提供价值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并对社会发展所引法的法律关系和道德水准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战略分析和预测”⑻。在环境法研究中引入法律伦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环境法伦理的形成是环境法真正独立的标志。环境法伦理虽侧重于伦理,但毕竟是以环境法现象中的伦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而使环境法摆脱环境伦理束缚并重归法律学科序列。环境法独立的重要前提是其独立法哲学的形成,这当然也包括作为法哲学重要组成的环境法伦理的形成。其次,环境法伦理为环境法提供了独特的审视、评价和批判机制。环境法伦理超脱于环境法和环境伦理之外,以法律伦理的独特视角审视法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具体制度的优劣,从而可以在批判的基础上实现对现行法的扬弃和超越。最后,环境法伦理是环境伦理和法律伦理的融合。环境法伦理的任务不仅在于使环境保护从一种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规定,而更在于使这种法律规定内化为环境法的法治理念,从而实现环境伦理和法律伦理的价值同一。这就弥补了以环境伦理为单一基础的环境法的抽象性和说教性,使环境法更能为人们所实际接受,从而解决了其实现性问题。由此可见,法律伦理为完善环境法另辟了蹊径,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三、义利并存的经济伦理视野  
  任何法都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环境法亦不能例外。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长期沿袭了西方国家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费用过高、经济效率低下、科技发展缓慢、障碍公平竞争和助长不正之风等多种弊端⑼,许多有识之士因而提出了进行市场化的环境保护并为之立法的初步构想⑽。环境问题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因此也只能在经济活动中才能得以最终解决,这势必涉及到经济伦理的问题。“经济伦理实际上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实践中某一特殊类型的道德问题,即经济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题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⑾。” 经济伦理在环境法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在环境法中讲求经济伦理,反映了“德必然得”的道德理想主义,即讲究环境道德并遵守环境法律的终极目标是为满足人类需要,从而弥补了环境伦理在环境立法目的上的不切实际和虚无缥缈。其次,在环境法中讲求经济伦理,反映了“得必须德”的道德合宜主义,即尽管经济活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也必须遵守经济道德和环境道德(或至少是作为经济道德或环境道德的最低要求的经济法律或环境法律)。再次,“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经济生活中两个最基本的价值原理(原则),也是经济伦理的两个基本的道德价值尺度或标准”⑿,因此在环境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等环节中讲求效率与公平也成为了在环境法中讲求经济伦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最后,环境法的发达必须根植在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土壤之中,而这种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实质上就是理性(伦理)经济。由此可见,环境法与经济伦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四、思维独特的生命伦理视野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