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立宪时代的法政哲学思考

  学生三:
  高老师,西方大多实行多党制,我觉得这个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中国目前的状态下,我们实行一党制,也可以实现一定的分权与制衡。民主集中制是否也能达到您所说得正常状态,否则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如果出现动乱,那是非常危险的,对不对?
  高全喜:
  这个题目太大了,我也不敢谈。但我总觉得政党政治是一个后来的产物,在政党政治之前,英国的立宪政治就产生了。我觉得理论家没有能力指导现实,只能在现实中发现一些理论因素,把它们提升为一些概念,现实怎么进展,理论家无能为力。总的来说,谁也不希望社会动荡、断裂。但是,我还没绝望,我坚信慢慢可能还会好起来的。
  学生四:
  你在把政治划分为日常和非常两个时期,在日常政治的时候,你的依据是英美国家,然后你又说在美国也有三个特殊的非常时期,根据你的理论,在这个时候可以出现一个政治法,授予那些决断者特殊的政治上的权力,那怎么去判断日常时期和非常时期呢?我看你们两位老师在如何判断这个时期的问题上也出现了分歧。比如张千帆老师说,在美国也会出现一些小的非常时期,但这个非常时期与施米特的大不相同。所以,谁来做这个判断者?是响应人民呼声的政治精英呢,还是就是人民本身呢?
  高全喜: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这个东西还是要在宪法中设定一定的程序,我觉得刚才李强教授谈得比较好,魏玛宪法48条赋予总统特殊的专政权力,这个权力必须是在共和政体的前提下。我并不赞成施米特的观点,只赞成他一小部分的观点。他没有提供从非常政治转向日常政治的途径,很多人说他不是自由主义,我觉得也是对的,他把一起政治都非常化了,日常政治在他那里成为例外,这是危险的,在自由与权威的关系中,他最终选择了权威,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觉得张千帆教授的观点是对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的转型。阿克曼在对美国宪政的历史考察中总结出了三种转型的模式,这是他的学术上的杰出贡献,但我们中国呢?中国目前是否处于非常政治时期,我们如何实现转型?我的这篇小文章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从而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还没有能力解决。我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前搞法学理论的人忽视了这个问题,我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学生五:
  我是大一的学生,刚刚听过张老师讲课,而且刚刚听完高老师讲,我觉得各位对西方尤其是美国那种宪政模式是很推崇的。在中国的社会基础上,能不能适用这种模式?中国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那么中国五千年这种传统会不会和西方那种传统相冲突呢?它们是否有共性的东西?
  高全喜:
  这个问题由李强教授回答更为合适,他曾经研究过严复的。
  李 强:
  很高兴我们一年级的学生有这么精彩的观点和见解。西方的宪政也是在摧毁其传统的制度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它的文明基础上的花朵。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西方历史的政治解读》,从政治的角度解读西方历史。解答这个问题的有三家,罗马人,英国人,美国人,这个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希腊传统孕育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也孕育了今天德国法国那种理想主义的文化,是非政治性的。罗马人坚毅吃苦,这被美国的宪政所继承。中国当然我们有不同的传统,这个传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完全有可能在我们这个传统上加上一些西方现代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因素。其实我们也加了点共产主义。但是我一开始在前面的时候就提到,作为一个学者的责任来讲,我们在加这个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研究西方的制度,而且要说明,规定这个制度很难,但相对取消容易。你可以反复研究,研究美国的宪法第几条第几条怎么规定,有些什么案例,是么时候制定,怎么发展?这个已经很难了,更难的是要看清楚它没说什么,要看出来宪法条文后面的老生常谈,从而找出宪法某一个条文或某一个制度背后深藏的其赖以生长的社会的、文化或其他的环境。再分析我们这个文化的环境,分析我们固有的资源来借鉴,这个当然非常不易。实际上,我理解德国这个卡尔•施密特,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因为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德国建立正常状态。但是非常不幸的是,有的时候历史不给这个机会。是有个好制度,但这个好制度建立是非常难。有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好制度。所以他在思考非常状态时候,最终的目标是克服这个非常状态。卡尔•施密特所构建的正常状态的国家,要求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制止可能颠覆魏玛共和国的力量。他这个思考问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看到了,在英美宪法的后面确实是有一个力量出来维护宪法。我觉得,英国美国宪法的几个时期都不大得要领。其实应该讲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是最典型的,前期有一个独特的特殊权力,来维护这个国家人民主权的根本框架。我自己感觉法律人哪,非常强调一种anarchism的精神。anarchism翻译成“无政府主义”是一个错误的翻译,使得我们把它高度提高了。我自己体会法学界现在的基本导向具有非常强的anarchism, anarchism不是无政府主义,。
  学生六: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呢?为什么就不能在一党主导的情况下建设民主政治呢?
  高全喜:
  宪政民主政治是一个普适的东西,我觉得在制度框架上很少能有什么中国特色,在文化等方面可能会有特色,但是法治宪政制度,无论是保障个人权利还是建立强大国家,就像一个人的基本骨架一样,是没什么特色的。有特色的只能是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习惯、风俗。保守主义者提出政治复古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要和王朝政治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倒退。但是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三纲五常中的五常,道德礼仪,等等,与宪政民主制度结合起来,这完全是可预的。英美人家就做得很好,他们能结合,我们也可以。文化和政治是两回事,文化是不同的、多元的,政治制度就很难有特色,它可以为文化多元提供平台,但平台本身是一元的,对此,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曾经有详尽的论述。
  主持人:我们的论坛现在结束,高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正处于非常政治阶段。乱世出英雄,大家回去可以好好地想一想怎么干。谢谢大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