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读邓正来著《规则·秩序·无知》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读邓正来著《规则·秩序·无知》


张曙光


【全文】
   在国内外,哈耶克不仅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而且是一个被误读最多的学者。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又是伟大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由于其理论复杂和困难的性质,很多人往往用贴标签的方式,于是形成了针锋相对的评价,不是将其简单化为“功利主义”,就是化约为“保守主义”,不是庸俗化为“经验主义”,就是简单化为“主观主义”。特别是哈氏显明的意识形态立场,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一方面,1944年《通向奴役之路》出版后,在英美取得成功并引起轰动;另一方面,芝加哥大学却以此不承认他是经济学家,拒绝对他的聘任。一方面,1950年他作为社会和道德科学教授在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执教,他在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领域的贡献远远超过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另一方面,他却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方面,1989年苏东巨变,其理论和主张得到某种经验性证明,进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和东欧诸国赢得某种支配性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冷战结束,他的理论话语失去了某种得以型构的对立性参照系,甚至后现代理论对其“存在性基础”也提出质疑。
   在国内,哈耶克的命运更差。1978年以前的长时期中,被当作社会主义的死敌,他的著作被当作禁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思想解放的推进,国内曾经出现了哈耶克热,他的著作和传记也陆续翻译出版,但是,由于官商双方的压力,学术界的浮躁和失范,像邓正来这样认真研读哈耶克的找不出第二人。无论是赞成哈氏理论,还是反对哈氏主张,几乎都是肤皮潦草,浅尝轧止,“印象式”地阅读,很少有人真正弄懂弄通了哈耶克。甚至闹出很多笑话,不少人把哈耶克看作“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坚决反对和大力批判“社会正义”,有人居然宣称,哈耶克“张扬和追求”“社会公正”。在最近开展的、据说有某种背景和来头的“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活动中,对哈氏的批判又首当其冲。
   在这种情况下,邓正来的新著《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以下简称《规则》,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出版发行,更有其重要的意义。
  哈耶克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伟大代表,他在重述古典自由主义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创造,建立了自己博大精深而又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根据邓正来的研究,哈氏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体系包括:个人主义的自由观(或者自由的个人主义观),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观,正当行为的规则观,文化和道德进化的法治观,否定性的正义观和无知的知识观。在这里,自由自然是一个核心概念,其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着自由展开的。《规则》是58万字的大部头,主要由八篇专论构成,认真阅读相当不易,再加上文字表述的句子过长,更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为了减少和避免误读,笔者认真读完全书,拟对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做一简要的梳理和概括。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