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会计职业改革任重道远——《索克斯法案》评述之二

  当然,还原审计的公共监督色彩,做比说困难得多。有两种思路,但各自利弊都很明显: 
  ——将审计职能移交给政府 
  为大众投资人服务的公司审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公共用品。上市公司只想减少会计成本,作为商业组织的会计师行则屈服于市场竞争压力,因此,由政府来组织提供审计服务这种公共物品似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结局。审计职能移交给政府后,进行审计的会计专业人士同时获得公务员的身份,不再仰仗公司管理层的俸禄。“不拿工资的警察”变成“拿工资的警察”,名正言顺,利益冲突困境也自然消解。 
  应该说,公司审计的“公有化”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设想。早在1933年美国制订《证券法》时,最初设想的就是由联邦政府设立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进行审计。这个方案最后被放弃了。究其原因,除了会计职业界的强烈反对外,还有一个成本问题。当时美国国会担心供养一支庞大的会计师队伍,将大幅度增加联邦政府的开支。今天,即使我们情愿承受公共开支的代价,也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监督的目的是多元化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审计可能仅仅以投资人的利益为导向吗? 
  ——将审计职能移交给证券交易所 
  在这一思路下,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公司指定会计师,然后向上市公司收取审计费。或者,证券交易所提高上市公司年费或者交易手续费,从中开支审计费用。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切断公司与会计师之间的“衣食父母”的联系。会计师行则向证券交易所竞争审计业务,其竞争优势源于审计质量和揭露错弊的成功率。还有一个好处是,证券交易所也可以从维系审计市场的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适当多指定小会计师行进行审计,改变大会计师行垄断审计市场的局面。 
  这一设想在强烈反对政府插手公司事务的人士中有相当市场。但问题是,在证券市场的制度结构中,证券交易所并非一个利益无涉的主体,本质上是职业经纪人组成的行业团体。它与会计职业之间并不存在高下之分。由证券交易所来指定上市公司的审计师,会计职业未必服气,上市公司也未必满意。更棘手的问题是:当全球证券交易所盛行非互助化,纷纷转型为上市公司时,它是否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 
  如此看来,即使是转换思路,会计职业“解困”也非一条坦途。不过,尝试一下恐怕也是值得的。非此,我们就只能企盼进入会计职业的专业人士,都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了。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