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中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提出以下标准供国务院有关机构在制定中小型企业标准时予以考虑:

(1)制造、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资本金为30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2)商业,资本金为10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500人以下;(3)服务业,资本金为5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300人以下;(4)零售业,资本金为1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100人以下。(5)科技开发企业,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100人以下。企业资本金中25%以上的部分被大企业持有,则不视为是中小企业,因为其在市场竞争中会取得大企业支持,可以不从中小企业政策优惠中得到好处。

(二)关于确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的价值目标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实施宏观调控的制度体现,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律规则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应当贯彻的立法精神,固化于法律的规范之中,形成了法律实施的价值目标。保护中小企业投资者利益是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制度前提,并非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的价值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于我国的特定现实环境,才会达至事半功倍的社会效果。

1、扩大就业机会。从1976年至2001年,我国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每年有近千万人加入就业大军,单靠大型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无法满足需要的,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当把鼓励其解决就业放在重要地位。我国在过去对解决下岗人员就业的企业有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不仅应当继续坚持,而且应当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与鼓励中小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配套实施,以缓解我国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另外,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共同扶持,使地方中小企业快速增长、发展,尽量消化本地的就业人员,减少各大城市沉重的民工潮负担。

2、促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是我国多年坚持的一项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政策,从税收、融资方便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鼓励。但反观我们的措施,恩泽主要施予外商投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的升级换代关注不够,惠及面相对较狭窄。在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显然面临更大的压力,产品的科技含量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命运。传统产业和新建企业的科技进步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应当照顾到这两个方面。

3、强化企业竞争能力,促进竞争。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看,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不能被当作免费午餐或扶贫项目,不是对弱者的金融同情和税收怀柔与安抚,它应被赋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特色。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也是经济繁荣发展的活力源泉。中小企业在竞争中不全然处在弱者的地位,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又是正常的现象。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应当考察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通过对具体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往商业信誉、产品服务开发计划、资产负债状况的考察,确定出企业在市场上的信用等级与竞争力状况,予以不同的政策支持。如果一个没有竞争活力的中小企业得到资金或担保支持,势必会让有限的政策资源被浪费,减少了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的支持,对经济的良性运行不利。

在国际上,美国奉行的小企业促进法律制度一向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为其政策目标,而另外一些国家如日本,则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贯彻过不同的政策理念。在1999年前,日本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曾规定有防止过度竞争的立法思想,这与日本在国际贸易中曾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相一致。但在上世纪末,国际经济迅速向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日本的许多保护主义做法受到国际社会的压力,对中小企业原先采取的防止过度竞争的做法已不适应全方位开放的要求,其新的立法中明确规定了促进市场竞争的立法理念。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长盛不衰的国民经济增长力来源于该国经济的竞争力,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毕竟,经济领域的产业政策与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制度安排是有区别的。我国的企业运行的环境已完全形成了买方市场的机制,企业竞争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抑制竞争,抑或扼制过度竞争的理念不可能被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所接受,甚至会导致腐败的产生,因为它会引诱没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想搭便车,想继续在政府政策的蛋糕分餐会上得到实惠,腐蚀掌控经济资源的政府及机构官员便会实现这种目的。鼓励竞争,当然同时也要取缔和打击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个话题自然是另一层面上的,于此不赘。

促进中小企业的政策以鼓励竞争为前提,就是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方面,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提供担保方面,列入政府采购计划方面,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这些标准要涵盖企业的品牌建树、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及技术开发能力、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企业的信用记录、企业对本地经济的实际贡献等。国家可以制定有指导意义的相应标准,地方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指标体系,对申请优惠促进政策措施资助的中小企业予以考察筛选,以期形成奖勤罚懒的机制。

4、促进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及各类资源,实施环保战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我国城乡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业居于龙头地位,自然资源破坏现象严重,能源消耗长期居高不下。过去地方政府由于种种原因对这种现象认识不清,处理不力,使得我国经济不无遗憾地步了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于环境保护有了相对统一的认识,可持续发展也成了国家的基本国策。我们对中小企业实施促进的任何一项措施,都应当与可持续发展的国策相协调一致,也就是说,要把环境保护的指标体系纳入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中,不能使之相冲突。“五小”工业、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淘汰设备的企业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不仅不应得到支持鼓励,而应采取其他措施处罚,包括强制性关闭。建议让环保部门介入到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的鼓励措施的实施活动中,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威。

5、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改革开放的渐进性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局限,特定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享有的机遇、政策优惠条件及外部环境大不相同,造成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各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会妨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央确定了开发西部的战略,在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上,应当对这一大政策有所体现。中央的发展资金应当向西部地区倾斜,对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倍扩大,从而使西部经济及早起飞,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能够就地利用,小城镇的兴建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有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