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与主权让渡——以欧盟为视角

  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让渡国家主权?如果应该,又应让渡到何种程度?这些对于当今中国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或许可以在欧盟主权让渡带给我们的启示中找到答案:一方面,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有让渡部分主权的必要。当然,这会牺牲暂时的、局部的利益,但却维护和增进了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主权让渡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因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构成,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的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同时,主权让渡还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在主权让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以及国家间的权利对等和地位平等。 (32)
  
【注释】  @郭剑寒,吉林大学法学院@
1、邵津主编:《国际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2、参见赵伯英:《主权观念和欧盟成员国的主权让渡》,文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第85页。
3、如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海域划分方面扩大和新确立了国家拥有“主权”和“主权权利”的海域。
4、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还包括公共事务全球化、人权全球化、环境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等,详见我国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于2005年5月13日在吉林大学所做的报告:《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
5、参见恩斯特•本达:《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王建斌译,文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第57页至第60页。
6、威廉•奥尔森:《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
7、参见余潇枫、贾亚君:《论国家主权的当代发展与理性选择》,文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2期,第35页至第42页;金晓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家主权让渡的探讨》,文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6期,第76页。
8、阿兰•伯努瓦:《面向全球化》,文载《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
9、李慧英、黄桂琴:《论国家主权的让渡》,文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7期,第154页。
10、参见马胜利:《欧洲一体化中的“公民欧洲”建设》,文载《欧洲》1999年第5期,第46页。
11、参见弗兰西斯•斯奈德:《欧洲联盟法概论》,宋英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
12、有学者认为对超国家性至今没有一个被普遍承认的界定,故而不同意这一说法。参见邵津主编:《国际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26页。
13、杨松:《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