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知识产权战略:中国人才的欠缺 ——第十一届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倡议书》有感

  在版权保护方面,我们也有认识上的偏差。由于版权保护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并不是基于中国最广泛的社会需求,更大层面上是中国为了获得国际贸易准入迫不得已而付出的立法筹码,所以,在版权法的实施过程中,多少有一点“做秀”的味道,我们看到的大量的判例是涉外版权案例,即使国内的版权纠纷,也大多仅就“权利本身”谈版权保护,很少有以版权贸易为主要标的的诉讼,所以才有版权侵权赔偿额低到可怜的地步,才有权利人和律师更多的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为了“社会效益”在打版权侵权官司。在版权制度实施了十年之后当中国走进WTO时,才开始认识版权贸易、文化产业这些名词,才认识到版权保护的真谛在于通过版权贸易发展国家的文化产业。
  知识产权制度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只有紧密地与本国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协调,并成为维护本国产业经济发展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制度时,才能体现其为民族经济而存在的价值,这也是知识产权制度最本质的作用。
  国际贸易正在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的重心转移,而中国对知识产权贸易的国际规则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掌握这个制度。从入世后近两年的实践看,由于整个社会各个领域知识产权人才的严重缺乏,才出现了从政府决策部门到市场竞争主体在遭遇到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进攻时的措手不及。所以,当务之急,是在国家战略高度上制定对策,全方位的大量培养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人才,在一些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中培养一批“黄埔一期、二期”高级人才扩散到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带动全社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的提高。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上来自全国 所高校的代表联合向社会发出倡议,在高等院校中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顺应知识经济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衷心希望这份倡议可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加快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进程。
  
  附:
  
  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倡议书
  
  (发布稿 2003年10月14日 上海)
  入世后,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日趋严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障碍,对此,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值此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大学技术转移国际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之际,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1.建议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将知识产权法列为本科生的必修课、选修课,在高等院校中积极开设更多更深入的有关知识产权法律的专题讲座和系列讲座。
  2.建议增设知识产权法为法学二级学科,增加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注重招收具有理工农医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法律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倡导本硕连读与硕博连读模式。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